汇报的逻辑采用PREP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汇报的逻辑采用PREP

无论是书面汇报还是口头汇报,我们都必须关注整体的内容逻辑,既让对方明晰重点,又节约时间。缺乏逻辑的汇报,会让上级对你的印象大幅变差。时间长了,上级不但不愿意再听你的汇报,还会影响你的绩效结果。

日本畅销书作家大石哲之在他的畅销书《靠谱》中介绍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方法——PREP,它简洁易懂,我强烈推荐你用这个逻辑进行工作汇报。

PREP是四个单词的英文缩写,P代表Point(观点),R代表Reason(原因),E代表Example(案例),最后一个是Point(观点)。依照这四个单词的顺序,就能理解这个汇报方式的逻辑,即在汇报或公开表明观点时,你需要先简明扼要地提出你的结论性观点;然后用数据化内容说明支持这个观点的原因;再用一个例子帮助对方理解,最后再重复一遍你的核心观点,总结陈词;从而实现一次完整的表达。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如何使用PREP。

 

1.提出结论性观点

提出观点是沟通的黄金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讨论,根本上都是因为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要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情。所以,你在说话时应该围绕一个明确的观点,这种观点最终指向某种行动和解决方案。那么你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就变得非常重要。

就算你暂且不知道如何提出观点,也一定看过辩论赛中双方交流之前会“立论”,这样既让对方对你的观点一目了然,也能再度提醒自己阐述的核心。

即使你觉得观点不成熟,或者暂时思维混乱,不便用语言表达,你也要逼迫自己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和结论,而不是重复一堆没有重点的话,浪费时间。这个过程需要刻意练习,但是相信我,这会让你在职场中变成有独立观点、头脑清晰的人。

 

2.用数据作为强有力的依据

用数据作为依据,是为了避免主观。有时候,人在进行观点表达时,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情绪。这种情绪非但不能说服对方,反而会让对方“小看”你的判断。为了减弱这种主观阐述的效果,我们需要借助数据展现客观论据,数据能很好地展现事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精准地表示某件事情完成的程度,让处在不同位置的人找到统一的衡量标准,从而更好地达成协作。

虽然数据在阐述中有很多优势,但也要避免错误地使用数据或一味地堆砌无关数据。如果你决定采用数据说明法,尽量把一切都数据化,能转化成数字表达的东西就不要再用形容词或副词描述,这会让你的表述风格统一、逻辑明确、充满力量。此外,要注意数据的选择,选用的数据都要与陈述观点直接相关,切勿为了显示工作量而堆砌无关数据,结果适得其反。

数据说明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初入职场、口才不好的新人,不但可以显示其有理有据、逻辑思维能力强等优点,还能弥补其口才不好的短板。

 

3.用案例强化印象

如果在陈述中仅使用数据,听起来实在枯燥。回想一下,大学的数学课上,每次你在运算的讲解中昏昏欲睡时,老师的一个故事或者段子是不是就能唤醒你了?进行汇报也是这样,不但要考虑内容,更要兼顾听众的感受。好的陈述者,往往会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把观点形象化,增加听众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例如,一位同事跟我讲述某个商品存在设计缺陷,他引用了某位使用者在浴室差点摔倒的经历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后来每当我在家里洗澡时,都会回想起这位同事的改进意见,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故事让我牢牢记住了他的观点。其实,研究也表明,在人类所有表达方式里,我们对故事的接受度最高。同样,选择一个贴合的故事,你的结论就有了质化(故事)和量化(数据)的双重支持,陈述也会变得更加饱满、立体。

 

4.最后重申结论

从一开始说出结论,到说完你所有的数据和案例,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这时重申一遍结论,可以让听众分散的思维重新聚焦,回到你们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时,你的表达可以更加简明扼要、掷地有声。

之后你只需静静地等待,相信很快上级就会给出反馈。

以上就是PREP原则包含的4个关键步骤,这些步骤均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并熟练应用。下次再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试试这个方法吧!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汇报工作都要完全遵循这4个步骤。在一些汇报中,只需要开始时明确观点,再辅以必要的数据支撑就够了,重要的是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在熟练汇报的基础之上,你也可以灵活地使用PREP原则。所有的方法都只是工具,请记住,你的根本目的是让上级了解你的想法和工作内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