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席勒曾经说过,“贪者终至一无所得。”贪婪是一座给人们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使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得失心而耗尽精力,然而这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想要的满足。
有位贪心的老太太,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穿大两号的鞋子,而且总抱怨不合脚。儿女们对她说:“既然不合适,那么下次买个小一点儿的吧?”她回答:“价钱都一样的,为啥不买大一号的?”这位老太太的执拗,确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在物质面前,有些人就是如此的贪得无厌。在这位老太太的眼中,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布料”,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但是,这些多余的“布料”和“废料”有什么区别呢?
和这位老太太一样的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些人,之所以经常做些“傻事”,归根结底是因为得失心太重,内心太过贪婪。殊不知,贪来贪去最后得到的,无非是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罢了。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住在一个小村子里。这里有山有水,安静舒适,简直是一处桃源仙境。在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为了养家糊口,老爷子每天到山里去砍柴,饿了就吃点儿馒头,渴了就打点儿山泉喝。
有一天,老婆婆突然发现老爷子变得比以前年轻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她,找来了一位高人,经过指点后才知道,原来老爷子不小心喝了山中的“不老泉水”。
老婆婆心想:“岁月不饶人啊!我越来越老,我必须得尽快找到‘不老泉水’,让自己也变得年轻一些,不然老头儿总有一天会嫌弃我的。”
想到这里,老婆婆带着水壶,溜出家门直奔山上的“不老泉”而去。为了让自己更快年轻,婆婆喝了一壶又一壶,一直到她实在喝不下。
直到这天深夜,老婆婆都没有回来,这可急坏了家里的老爷子。他打着灯笼,翻过几座山头,不停地呼唤着老伴儿的名字。路过“不老泉”时,老爷子听到了几声婴儿的啼哭。他走过去一看:只见一身熟悉的衣服里,裹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老爷子这才知道,那是自己的老伴儿。
一位生性善良的老太太,为贪慕年轻的美好,最终操之过急酿成祸事。人的贪欲是个无底洞,无论如何是填不满的,贪心越多后果就越严重。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美,失去了青春之美,自会得到成熟之美,过于关注自己的容貌只会是“老黄瓜刷绿漆”,越看越别扭。
很多希望过平静日子的人都喜欢写一个这样的条幅来勉励自己,“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这段文字出于《老子》一书,该书第四十四章中有一句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的意思是,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懂得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能保持长久。显然,这句话是劝诫人们不要贪得无厌。的确,只有放下得失心,知足常乐,才能让贪婪之心无处躲藏。
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若是论文化修养,只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超越孔子。可以说,孔子是文化涵养最好的一位古人,他的“放下得失心,知足常乐”简直到了极致的境界。
孔子也曾做过大官,但是他始终认为做官跟自己的性情不太符合,于是辞官转而开设学堂,教授学生。
一次,孔子与学生们一块儿去楚国游历,可在快到达楚国都城的时候他们走散了。不久,孔子便来到了楚国都城的东门,他一个人站在城门外,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于是他就进城了。
孔子刚走进城,就听见自己的学生子贡等人正在那边十分着急地商议:“谁知道老师这个时候在哪里呢?到处都找不到他。”
这时,他又听到一个路人在给子贡等人描述在门外见到的孔子形象:“东门有个人,额头似尧,脖颈像陶,肩膀类子产,自腰下不及禹三寸,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活像一条丧家犬,这位是你们的老师吗?”
子贡等听得出来此人是在故意蔑视孔子,并且他们也看到孔子已经来到跟前了,于是就质问那个人说:“你怎么能这样侮辱我们的老师呢?”
那个人忽然感觉特别不好意思,拔腿想走,却被孔子叫住了,“您先别着急走啊!我这个人其貌不扬,正如你刚才提到的那几位丑古人;而你说我是‘丧家犬’就更没错了,我正想做‘丧家犬’呢。狗一旦丧了家,就会夹着尾巴四处乱跑,还要时时处处提防会不会有棍子来打它。我如果能有这样的警觉心该有多好啊!我就是要做这样的‘丧家犬’!”
子贡说:“老师,您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涵养呢?”
孔子说:“我曾经问老聃(老子)什么才是礼,他告诉我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样的道理你能明白吗?”
子贡说:“可是,老师,您受到了侮辱啊,他讽刺您是‘丧家犬’呢!”
孔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受到了侮辱呢?我正巴不得他说我是‘丧家犬’呢!‘丧家犬’只能‘夹着尾巴’走路,而我这一生都要学着夹起尾巴做人啊!”
后来,晋国的两位大夫窦鸣犊和舜华被赵简子杀害了,孔子便问子贡:“你知道窦鸣犊和舜华为什么会被赵简子杀死吗?”
子贡说:“我听别人说过,赵简子在没有发达之前,曾经去投靠窦鸣犊和舜华两位大夫,两位大夫非常热情地款待了他,这样说来窦鸣犊和舜华两位大夫还是赵简子的恩人呢。可是,到了今天,赵简子得势做了晋国的宰相,反而把两位恩人给杀了。由此可见,赵简子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坏人。”
孔子说:“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赵简子斩杀窦鸣犊和舜华两位大恩人的确有错,恩将仇报,是不义之举。但主要是因为窦鸣犊与舜华两个人自己贪心不知足啊!他们见赵简子如今是晋国的宰相了,就经常向赵简子索要官职和钱财作为回报,赵简子先是答应了他们,但是他们却得寸进尺,以致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就是他们自己的错了。”
子贡说:“老师的一番话,真是令学生茅塞顿开啊!终于明白‘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这两句话的真正含意了。”
正是从孔子身上学到了“放下得失心,知足常乐”这种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往今来的圣贤人士才会将“知足常乐”的古训悬挂在案头,牢记在心里,时刻警醒自己要远离贪妄之心。
老子曾说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句话的意思是,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因此,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最快乐的人。
少一分贪婪,也就少了一分愁苦;不愁了,生活自然会轻松许多;活得轻松了,当然也会觉得幸福。与其往前迈一大步,多做无谓的挣扎,还不如退后一小步,看天高地广。从凡尘俗世的浮华中脱离出来,让自己已然疲惫的身心稍作停泊,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总之,从现在开始舍去贪欲,让我们的心归于平静,感受生活的美好,而这才是幸福之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