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的人美在心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心存善念的人美在心里

善良,是生命中的一种成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能让一种热爱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在时尚、喧嚣中成长起来的人,也许可以永无寂寥之虑,但他的生命往往会流于平庸,而一个懂得善良的人,就会于沉默中酝酿出惊人的美丽。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因为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在生活中,无论时光如何斗转星移,拥有一颗健康、善良、美丽的心灵才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也是永葆青春活力的秘方,心存善意的人美在心里。

善良的人,总是将心比心地对待别人,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他们诚惶诚恐,就是怕对不起别人。如果他们不小心伤害了谁,自己则比受伤的人更痛苦不堪。他们也不会藏任何害人之心,若被别人伤了,也会很愤怒,但却绝对不会去以怨报怨,因为他们懂得,若与坏人一般见识,自己也就跟那坏人差不多是同类了。

古时候,有个生性淡泊、与世无争的老和尚安静地住在一个村子边上,每天自己挑水浇园种菜,很得村民的尊重。

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未婚少女怀孕了,这在保守封建的当时、当地是件不得了的大事。人们纷纷责骂她,向她逼问孩子的父亲是谁。那个女孩子迫于人言,又想保护自己的情人,便说孩子是老和尚的。村民感到十分震惊:谁能想到看上去道貌岸然的老和尚竟然干出这种事情呢?村民觉得自己被愚弄和侮辱了,纷纷把鄙夷的目光和愤怒的唾沫星子丢向他,但老和尚没有辩驳。后来,那个女孩把孩子生下来后,村民们干脆把孩子也丢给了他。就这样,这个老和尚在大家心中的地位生生翻了个底儿朝天,转眼由受人尊重的高僧变成了一个人人所不齿的混蛋。可是他仍旧神态平和,行卧如常,照样念经种菜,他像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悉心照料那个孩子。这让村民们更加相信了此事和对他也愈加鄙视。

一个老人要想拉扯一个婴儿,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没有人帮助他。直到有一天,那个女孩和她的恋人——村子里的一个年轻人再也受不了良心的惩罚,双双跪倒在老人的面前,请他原谅。村民们此时才明白冤枉了好人。可是老人却神色如常,只是微笑地扶起他们,并替他们向村民求情,请大家成全,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经此一事,人们对老和尚更加尊重了。可是老和尚却仍旧一切如常,每天只是念经、种菜。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如同故事中的老和尚一样,即使被冤枉,声名受损,但依然能悉心地照顾无辜的小生命,误会化解后又能替陷害自己的人开脱,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善良的人看到一只小鸟儿伤了,会捧回家里替它疗伤;听说哪里受大灾了,会无法安然入睡;路上发现骑自行车的母亲将孩子放得不舒服了,也会主动上去提醒。他们把善良物化成每天一点一滴的行动,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也许是一次的随手帮助,也有可能是给予了别人自己的所有。

19世纪初的一个夜晚,有一个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为生计发愁,他酷爱音乐、作曲,却贫穷得连作曲的纸都买不起。这时候,在维也纳街头,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在叫卖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他知道这孩子比他更穷。也许是于心不忍,于是他掏出所有的古尔盾(钱币)买下了那个小孩的书,而他自己却真正的一无所有了。然而,就在那本书中,他发现了诗人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他一遍遍读着,在超越心灵的境界中完成了《野玫瑰》这首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这个年轻人就是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名曲诞生的原因是因为一颗善良的心呢?

由此看来善良真的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美。授人玫瑰,他人闻香,自己手有余香!如果没有舒伯特当时的善良,也就不会出现后来举世闻名的音乐名曲《野玫瑰》了。上天是不会辜负善良的人的。

所以,做一个善良的人吧,不以善小而不为,也不以恶小而为之。可能我们会在过程中感觉到辛苦,但内心也因为付出而感到充实和满足,度过每一天也会很安然很幸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