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站在巨人的肩上

1946年2月7日,朱清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朱穆雍是1940年成都华西大学社会觉察系的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后,因其曾在国民党政府中做过小职员,终被定成反革命。母亲只好早出晚归干零活以养活一群子女。

11岁时,朱清时就寄宿在他所读的成都十三中,开始了自立的生活。艰苦的生活、无奈的孤独,小清时唯有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才会忘却压在幼小心灵上的阴霾。除了在课堂上刻苦学习外,课余和周末,当别的同学都欢欢喜喜地回家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时,小清时只有以书相伴。无钱买书就去旧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就到四川省成都市图书馆坐上一天半天的。

进入中学后,他学习异常刻苦。1962年,朱清时在成都市举行的首届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辛勤耕耘带来了收获,也为他带来了幸运。

1963年,朱清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大学的生活是紧张而有序的。每天早起,朱清时从校园一直跑到八宝山顶,再跑回来。晚上,下了晚自习,临睡前必用凉水冲澡。因为他认为要担当大任,一定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在中国科大这所由中科院建立并由科学家任教的神圣殿堂里,朱清时为能亲耳聆听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教导而激动,为能吮吸到无数知识琼浆而欣喜若狂。

1968年分配时,朱清时主动要求到青海工作。起初他的工作是每天晚上爬进刚炼完铁的炉膛里,把炉壁上被烧坏的耐火砖一块块地敲下来,再一块块地换上新的。炉膛里的余热往往在70℃~80℃,劳动量之大、之难是显而易见的。半年后,厂长发现了这块材料,让他掌管着全厂大部分原材料和设备维修,零配件的采购、库存和使用计划,同时兼做采购员。他一人干着几个人的工作,竟能干得井井有条,而且十分轻松。

工作之余,朱清时抓紧一切时间刻苦钻研。他不但读了大量的科技书,还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74年,由于坚实的学术基础,他考进了中科院盐湖所。在所里,他是唯一能读懂原版科技资料的研究人员。

1978年,朱清时被选做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在华盛顿的圣巴巴拉大学学习。在美国的两年中,他发奋攻读,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到美国的第二年,朱清时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此后的一年中,他先后发表论文7篇。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的导师用无比欣喜的语气向与会者介绍道:“朱清时几周内完成的工作,美国学生通常要干上一年。”1981年6月,第36届国际分子光谱学讨论会在俄亥俄州召开,年仅35岁的朱清时应邀担任了分会的主席。

公派两年到期后,麻省理工学院又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继续工作。但他认为在美国虽可出研究成果,但均是在别人划定的框子里完成的,要想真正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还得回国发展。

回国后,他又做出了一系列成绩,多次荣获世界著名奖项。直至现今任中国科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

名人箴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形成的,于是它变得坚固而无所畏惧。

——奥斯特洛夫斯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