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旁若无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凡公共场所,大都有“禁止高声喧哗”之类的标示,据说这是中国特色。有外国人说,中国人的嗓门特大,说话跟吵架似的。其实,嗓门大不是什么毛病,声若洪钟总比细喉尖嗓要好。但要看你那钟怎么敲,在什么场合敲。乱敲,就是噪声。

我基本是一个天天坐公交车的人。公交车无疑是一个公共场所。乘坐公交车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常坐就不免遇到熟人,见面总要说话,打个招呼,进而聊上几句,低声慢气,怕扰了别人,这体现了人的文明素质。而在这样一个需要安静的场所,却总不乏旁若无人者。

两个约有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勾肩搭背嘻嘻哈哈撞上车来,相挨坐在我后面的座位上。一个嗓音极尖锐,声音细长且锋利,如一根针直刺我的耳鼓;另一个略粗陋,带一点沙哑,穿透力却极强。看来她们在马路上没有聊够,等车的间隙里也没有聊够,上了车永远也说不完的话就像顺流而下的瀑布,准备全部倾泻在车厢里了。她们抨击单位的领导,奚落一起上班的同事。一个说她的父母古板,总是看不惯她;一个说她的父母太老实,总受人欺负。这个说谁谁穿的衣服特老土,那个说谁谁讲的笑话特烂……聊得兴起,全无节制,把闺中秘事竟也捎带些出来。尖声的,语速之快,令人耳不暇接;沙哑的,音域宽厚,如一架飞机在头上盘桓。如此聊了一路,旁若无人。

“喂!”一声震喊,司机急忙踩了刹车。

“我在车上呢,你在哪里?”有人打手机,虚惊一场。

“不行!今天无论如何也得把货送下,不然你他妈就别回来见我!……奶奶的,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你是猪啊?知道猪八戒他爹是怎么死的?你他妈给我听着……”

一车人面色肃然,似乎电话那边被训斥的是自己。

这是一个坐公交车的旁若无人的老板。

旁边有一个人跟我一样紧皱着眉头,我们用眼神悄悄交流着,我从他的眼神中能读出他的疑问:现在的人是怎么了?如此旁若无人,公共道德意识哪里去了?

我终于到站了,与身旁那位志同道合者点头道别,然后逃也似地跳出了车门。

车子开走了,可这些声音还在我耳边绕着,久久不肯离去。

梁启超先生在《论道德》中说,“人人独善其身,谓之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不可缺之具也。”文明,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修养,言谈举止往往会信马由缰,不顾及环境因素和他人的感受,那么,你就会常常被他人反感和不齿。“相善其群”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向来是一个以文明著称的国家,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从最基本的文明举止做起,才无愧于“文明”这个美称。

(辛国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