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焕阳 【本书体例】
韦行规自言少时游京西,暮止店中,更欲前进,店前老人方工作,谓曰:“客勿夜行,此中多盗。”韦曰:“某留心弧矢,无所患也。”因进发。行数十里,天黑,有人起草中尾之,韦叱不应,连发矢中之,复不退。矢尽,韦惧,奔马。有顷,风雷总至,韦下马负一树。见空中有电光相逐如鞠(jū居)杖,势渐逼树杪,觉物纷纷坠其前,韦视之,乃木札也。须臾,积札埋至膝,韦惊惧,投弓矢,仰空乞命,拜数十,电光渐高而灭,风雷亦息。韦顾大树,枝干童矣。鞍驮已失,遂返前店,见老人方箍桶,韦意其异人,拜之,且谢有误也。老人笑曰:“客勿持弓矢,须知剑术。”引韦入院后,指鞍驮言:“却须取相试耳。”又出桶板一片,昨夜之箭悉中其上。韦请役力汲汤,不许,微露击剑事,韦亦得一二焉。
(选自《酉阳杂俎》)
有一个叫韦行规的人自己说,他年轻时到京城长安以西旅游,傍晚在一个旅店里休息了一会,还要继续往前走,旅店前院有一位老人正在干活,他对韦行规说:“客人不要夜间行路,这个地方强盗很多。”韦行规说:“我用心学过射箭,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就出发赶路。走了几十里,天就完全黑了,好象从草丛中起来一个人从后面跟着他,韦行规大声喝叱却没有应声,就一连射了几箭,都射中了,却还不后退。箭射完之后,韦行规心中害怕,便策马快跑。一会儿,狂风雷电都来了,韦行规下马躲在一棵树后。只见空中有一道电光好象弯曲的拐杖追逐而来,电光的威势逐渐逼近树杪,只觉得有东西纷纷坠落在跟前,韦行规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些木片。一会儿,堆积的木片埋到了膝盖,韦行规又惊又怕,把弓箭扔在地上,面向空中乞求饶命,一连拜了几十次,电光才慢慢地离去消失,风雷也停止了。韦行规回头看那棵大树,只见树干已经光秃秃的、马鞍驮已经找不到了,于是就返回到先前的旅店,见老人正在箍桶,韦行规想这是一位有特异本领的人,就向他行礼,并且道歉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老人笑着说:“客人不要自恃擅长弓箭,要知道剑术的厉害。”老人领着韦行规来到后院,指着马鞍驮说:“只是取来试试你而已。”又拿出一片木桶板,昨夜的箭全都射在上面。韦行规请求留下干活担水,老人没有答应,只是微微流露了一些击剑的事情,韦行规也略微学到了一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段成式“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谬无稽之物”。但是,小说的可贵之处,正是通过这“诡怪不经”与“荒渺无稽”的故事,塑造了京西店老人和韦行规这两个人物。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作品中的京西店老人就是一位可敬的身怀绝技藏而不露的老剑师。作品一开始写老人是不露声色,平平写来。老人正在店前干活,天快要黑了,看到韦行规还要继续赶路,就好心地劝说:“客勿夜行,此中多盗。”老人在作品开始的亮相,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让人根本无法看出他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异人。当韦行规不听劝说继续赶路时,作者没有正面写老人以剑术相试,而是非常巧妙地把他藏到幕后,用怪诞的笔调写韦行规的历险。那尾随而来身中数箭却仍不退去的神秘人物,那狂风急雷和形如鞠杖的电光,那纷纷落下的木片,削得光秃秃的大树,这种种情景,不仅使韦行规丧魂落魄,心惊胆颤,也使读者为之惊心动魄。在惊异中不禁使读者心生疑窦:那尾随而来的人物是否就是老人所说的强盗?那风雷电光又是为何而至?当韦行规有惊无险地逃回到客店时,“见老人方箍桶”,仍是一副平平常常的模样。韦行规折服之后,老人笑着告戒他,“勿恃弓矢,须知剑术”,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那风雷电光均是老人出神入化的剑势所为,他只是想用剑术试试口出狂言的韦行规本领究竟有多大。小说到最后才一语点破,让老人亮出真相。作者这样写既引人入胜,又有力地表现了京西店老人这一形象。
小说对韦行规是直接描写,表现了他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作品开始写韦行规,是年轻气盛,自以为擅长射箭,便有恃无恐。当老人好心劝他不要夜行时,他却口出狂言:“某留心弧矢,无所患也。”根本不把老人的话放在心里,从而突出了他的恃技狂傲。夜行遇险的描写尽管怪诞不经,但却非常真实地表现了韦行规恐惧空虚的心理,“矢尽,韦惧,奔马”,“风雷总至,韦下马负一树”,“韦惊惧,投弓矢,仰空乞命,拜数十”,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与心理描写,有力地揭示他外强中干的面目。回到客店之后,韦行规为老人所折服,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地变化,“拜之,且谢有误也”,“请役力汲汤”。作者对韦行规前后态度变化的描写生动真实,同时也有力地反衬了京西店老人这一形象。
作品中京西店老人与韦行规既各具特点,又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一个有积极意义的道理:为人处事不能狂傲自负,目中无人。这一道理在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