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相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傅开沛 【本书体例】

韩婴

韩婴,生卒不详。西汉时燕(今河北省)人。《汉书》本传云:“其人精悍,处事分明。”汉文帝时任博士职,景帝时为常山太傅,仕至武帝朝。著有《韩诗外传》保存了不少古代传说。今存本为10卷。另著有《韩诗内传》。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为己者也。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乎,故能成其私。”《诗》曰:“思无邪”。此之谓也。

(选自《韩诗外传》)

鲁国的国相公仪休喜欢吃鱼,国中有个人向他献鱼,他却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你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接受了送礼的鱼而被罢免相位,就不能吃鱼了;不受贿赂而保住相位,才能长期有鱼吃。”这才是明白怎样保护自己利益的人。所以《老子》说:“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考虑却占了先,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却得以生存。这不正是因他不自私么,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诗经》说:“思想不要有邪念。”正是这个道理。

读罢《公仪休相鲁》,我想起了孔子的学生曾参拒赐的故事。

曾参为孔子的七十二门生之一。他,家境贫寒,衣着破烂,鲁国国君知道后,派人送给他一块领地,用这块领地的收入解决他的衣食问题。曾参拒绝接受,说:无功受禄,会害怕人家,人家也会傲视你,这样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公仪休身居相位,不白拿白吃别人的一点东西,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故事开头介绍人物。公仪休喜欢吃鱼、而又拒不接受别人献的鱼,这种反常的行动是为什么呢?常人的这种疑问,造成了小说的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公仪休不接受别人献的鱼的一番议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深化了人物廉洁的性格。

作品语言简练、含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所引《老子》的话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说明了相反相成的道理,能给人以相当的启示。当然,它所说的“后其身”“外其身”,“无私”,其目的还是为了一己的利益,还是要“成其私”,这是时代的特征。我们今天应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来吸收运用其辩证法思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