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恭达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七幕诗剧。古印度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的代表作,全名应译为《由于一种信物而重新找到沙恭达罗记》。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和一些往事书,最可能的是《莲花往事书》。史诗中的故事较简单:国王豆扇陀打猎在林中爱上了净修林仙人义女沙恭达罗,并以干闼婆方式(自由恋爱)结婚。几年之后沙恭达罗带子前去寻夫,国王翻脸不认,这时上天传出声音,国王才奉命认妻领子。《莲花往事书》中增加了一个有关信物的情节:国王临行时留下一枚戒指,做为来日相认的信物。国王走后沙恭达罗因思夫心烦怠慢了一位仙人,仙人诅咒她没有信物不能相认。沙恭达罗去找国王时真的丢了戒指,遭到了惩罚。后来找到了信物,这才夫妻团圆。迦梨陀娑借用了这个故事,情节上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但经过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古老的故事具有了新的生命。通过国王豆扇陀寻欢作乐与沙恭达罗追求真正爱情之间的戏剧冲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少女形象,体现了戏剧家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沙恭达罗是一个仙人与天女的女儿,被遗弃之后由净修林修士干婆收为义女,她一直在林中生活长大。她用荷花、树叶把自己打扮起来,从内心到外表都有大自然纯朴的美,被称为“林中的野花”。她天真、善良,追求爱情,见到国王豆扇陀就同他倾心相爱,感情真挚强烈,并勇敢地冲破宗教思想束缚,同国王秘密结婚,这时她的心中就只有爱人。当国王拒不相认的时候,她责骂国王是“骗子”,“口蜜腹剑”,靠自己的斗争最后终于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豆扇陀的形象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做为一个国王他追求沙恭达罗是为了享受,把沙恭达罗的美貌当成享乐的对象,得到满足之后就将她遗弃。但另一方面,做为一个情人,他为沙恭达罗的美貌所倾倒,同她相爱,失去记忆不能相认;恢复记忆之后感到悔恨,表现了深沉真挚的感情。在这个人物身上为了寄托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增加了信物的情节,它借以表明国王不认沙恭达罗并非本意,为国王的过失做开脱。《沙恭达罗》描写了一个半人半仙的世界,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抒情性很强,沙恭达罗林中告别的场面已成为不朽的抒情诗篇。结构上衔接自然,波平浪起,引人入胜。注意人物性格刻划,运用了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分,又含哲理性。《沙恭达罗》在亚洲许多国家早有译本,到处受到欢迎。十八世纪传入欧洲,特别受到歌德、席勒的推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