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即唐末农民战争。黄巢(?-884),唐末农民战争的领导人之一。冤句(今山东荷泽)人,出身盐商家庭。工文,善骑射。因屡试不第,曾作《不第后赋菊》诗,以言推翻唐朝黑暗统治之志。唐懿宗以后,土地兼并狂潮犹如洪水猛兽,迫使农民纷纷破产逃亡;为支付巨额的军政开支和满足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唐朝政府巧立名目,对人民加重赋税剥削,其中以盐税扰民最甚。咸通十四年(873),山东、河南大旱,无数百姓死于饥饿,但官府仍催逼赋税,使本来就已异常尖锐的阶级矛盾一触即发。乾符元年(874)底,王仙芝首先在长垣(今属河南)率数千人起义。次年六月,黄巢在冤句率众响应,两支义军合兵,转战于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西、湖北各地,连克许多州县。同年底,黄巢因反对王仙芝欲接受唐朝招安而与之分道扬镳,独立转战于山东、河南等地。乾符五年(878)二月,王仙芝战死黄梅后,尚让率其余部投依黄巢,共推黄巢为“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改元“王霸”,设官分职,草创政权机构。此时起义队伍发展至十余万人。四月,黄巢采取避实击虚,流动作战方针,率军南下,强渡淮河、长江,经江西、浙西、浙东,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占领福州。乾符六年(879)五月,义军攻占南方重镇广州,众至百万。十月,黄巢发表讨唐檄文,挥师北伐。义军由桂州(今桂林)沿湘江北上,继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大捷后顺长江而东,于广明元年(880)七月自采石北渡长江,挺进淮北,横扫河南,黄巢称“率土大将军”。十一月,义军攻克东都洛阳,官军望风溃逃。十二月,义军不战而下长安。黄巢在长安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称皇帝,唐末农民起义达到高潮。大齐政权在长安城中镇压反动官僚和地主豪强,剥夺其田产房宅等归农民所有。但由于黄巢等起义领导人陶醉于已取得的胜利,没有乘胜追击西逃的唐僖宗,彻底歼灭唐朝的残余势力,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使长安陷入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长安城中粮食极其缺乏,义军官兵不得已用草根树皮充饥。义军同州防御使朱温在危急时刻投降唐朝,沙陀贵族李克用也应唐朝之请,派兵镇压起义,斗争形势于义军极为不利。中和三年(883)四月,黄巢率义军退出长安,向河南退却,在攻克蔡州后,围陈州近三百日而不能下,夫去战略转移、发展起义力量的时机。中和四年五月,义军于河南中牟县王满渡北渡汴河时遭李克用袭击,损失惨重。黄巢率余部败退山东,又被李克用围于瑕丘(今山东兖州西),义军大部战死。六月,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刎而死,唐末农民战争宣告失败。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历时十年,转战今十二省区,行程近二万里,极大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从此,唐朝名存实亡;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最终把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赶出了历史舞台;削弱了藩镇势力,为五代十国的局部统一和最后结束分裂割据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打出“均平”的旗号,表明农民的反抗斗争已由反暴政、反人身奴役转向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财产占有不平等,这种思想为以后历代农民起义所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记述黄巢生平、事迹的历史文献有《旧唐书》卷二百下《黄巢传》、《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黄巢传》等。有关黄巢起义的研究,除一般通史都有专章论述外,尚有近年出版的俞兆鹏著《黄巢起义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赵国华著《黄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方积六著《黄巢起义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