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着作》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着作

【概说】

战国时,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各自写了一部天文学着作。后人就把这两部着作合起来,统称《甘石星经》。这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着作。

甘德又称甘公,战国时楚国人,着名的占星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着有《天文星占》八卷。

石申又称石申父,战国中期魏国人,天文学家、占星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着有《天文》八卷。

战国至秦汉时期,石申与甘德影响很大,形成了两大学派。汉代时,两部着作各自刊行。汉、魏以后,开始趋于合并。宋代以后,书名始称《甘石星经》,托名为“汉甘公、石申着”,最开始见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着录,流传至今。

这部着作观察了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记录了800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故事锦囊】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天文星相的观测,它们都有掌握天文的官员。这些星相官员通过观测研究天象,测算星辰日月的运行,观测气候的变化,定方位,分四时,定节气,记时日,修着帝王年谱等。

当时,魏国有一位叫石申的星相家,他经过长期的观测,测出100多颗恒星的方位,并了解五大行星运行的规律。例如,他推算出木星的回合周期为400天整,比准确数值398.88天只差1.12天;他推算出水星的回合周期是136日,比实际数值115日误差了21日,基本掌握了水星的运行规律;他还发现了火星的逆行现象;等等。

除此之外,他首先观测到了太阳日珥,最早留下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最早对彗星进行分类;最早弄清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

这些研究和发现,在他的着作《天文》中有专门的记载,后人把这部着作与当时另一位天文学家甘德的着作《天文星占》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为了纪念石申在天文学作出的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

【知识库】

中国古代的UFO记载

北宋嘉祐年间,扬州有人发现了一枚大珠,刚开始出现在天长县的沼泽里,随后又转到了甓(pì)社湖中,经过十多处地方,当地居民常常能见到它。有人在湖上设了一个书斋,一天夜里忽然看见这个大珠,离得非常近。只见光亮从中间透出来,如同横着一条金线。一会儿,珠的外壳张开,如同半张席那么大,壳中白光如昼,里面的珠子大小如同拳头,非常耀眼。这个大珠移动起来非常迅速。有个叫樊良镇的地方正处在大珠往来之地,行人到了这个地方,常常停下船来观看。

这段记载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科学家,注重实地考察,他的记载可信度很高,他对于出现在湖面上的UFO感到很奇异,将它命名为“明月之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