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末叶在法国发生的大革命,是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把全部封建遗迹从法国地面上一扫而光,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范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这次革命的发生是法国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人民觉悟极大提高。濒于破产的国家财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促进了法国城乡人民运动的高涨,迫使国王路易十六同意于1789年5月5日举行已有一百七十五年没有召开过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7月13日晨,巴黎上空响起了警钟,人民拿起武器,开始了总起义。7月14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攻陷了巴士底狱,标志着震撼世界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以后,7月14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国庆日。
从1789年7月14日革命开始,到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宣告革命高潮的结束,革命历程沿着上升线发展,分三个阶段: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5月),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由大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全国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8月上旬,在城乡人民运动推动下,议会陆续通过决议,宣布取消农奴制度、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等。8月26日,议会又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王权神授和封建特权,确立了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在封建制度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是,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他们在采取一些革命措施的同时,却主张保留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按照财产资格把法国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从而剥夺了广大贫苦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宣布农民没有赎买的土地必须继续向地主缴纳贡赋;工人必须执行《夏布里哀法》,不得罢工、结社和集会。这些措施使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蠢蠢欲动,使人民群众愤愤不平。1792年8月10日,巴黎革命群众举行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统治,政权转到吉伦特派手中。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封建专制制度有很深的矛盾。在执政后颁布的几个土地法令中,宣布全部公有土地交由公社农民分配;废除“没有土地不属于领主”的原则,没收逃亡者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无限期使用,租金分期交纳或由农民用现金购买。这些法令虽未完全实行,但同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的八月法令比较起来,无疑有利于农民,更深入地推进了反封建斗争。为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革命群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义勇军,在惩办了巴黎的反革命分子之后开赴前线,取得了9月20日的瓦尔密大捷。9月21日,在捷报声中开幕的国民公会,根据人民的意愿,决议废除君主政体,建立法兰西共和国。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巴黎革命群众的力量,使吉伦特派非常害怕,产生了终止革命的想法。就在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置建设共和国的大事于不顾,迫不及待地向雅各宾派发起猛烈进攻。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雅各宾派针锋相对,奋起反击。围绕着如何处置国王的问题,雅各宾派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迫使吉伦特派同意审判国王,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接着在打击投机捣把,制止物价飞涨的斗争中,吉伦特派又一次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人民不满吉伦特派的对内对外政策,在雅各宾派的领导下,1793年5月30日和6月2日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逮捕了吉伦特派首领,把政权交到了雅各宾派手中。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法国反封建的大革命进入了它的最高阶段,取得了光辉成就。但到1794年7月,法国大资产阶级发动了“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此结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