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载著。所谓《正蒙》,就是纠正蒙昧之意。从蒙童起,即应培养其以立志做圣贤为目的,故有《正蒙》之名。此书编入《张子全书》中。注释本有:刘玑的《正蒙会稿》、高攀龙、徐必达的《正蒙释》、李光地的《正蒙注》、杨方达的《正蒙集说》、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王植的《正蒙初义》等。
《正蒙》共九卷,十七篇,其中包括《太和》、《参两》、《天道》、《神化》、《诚明》、《大心》、《乾称》等编目。提出“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佛教“一切唯心”和道家“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在自然观上,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把“气”作为世界的本体,“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肯定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气”聚为有形,“气”散为无形,而“气”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气不能不聚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还提出“形聚为物,形溃反原”的思想,这是对唯物主义学说的新贡献。在发展观上,提出“一物两体”的矛盾学说,认为“一物两体,气也。”“两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阴阳、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都是对立面的具体表现。还指出“两”与“一”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认为对立面的交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源,“动必有机”,“天地变化,二端而已。”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认识论上,提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认为认识来源于外界事物,“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认识开始于“闻见之知”,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但又强调“德性之知”可以不依赖于“闻见之知”,把“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割裂开了。说“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这又陷入了先验主义认识论观点。在人性论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气”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虚”和“气”相结合,这就构成了人性。以“气”来说明人性,把人只看做是自然的人,又认为“天地之性”是先天道德的善性,“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这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超阶级的人性论。
《正蒙》对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王廷相、王夫之和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