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字子黻,号少荃,出生于安徽合肥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844年中举人,次年进京拜曾国藩为师。1847年中进士,入翰林,开始走上仕途。1853年回安徽原籍办理团练,1858年底去江西投奔曾国藩,在曾的幕府襄办军务。1861年奉曾国藩命在淮南团练基础上,按湘军方式编练淮军。1862年淮军正式编成,集结安庆,旋率六千淮军乘英轮到达上海,在洋枪洋炮的武装与英法侵略者的支持下,与太平军激战于太仓、嘉定、青浦等地,并配合常胜军,攻取苏州、常州等地。1864年天京攻陷后,被封为一等肃毅伯,1865年署两江总督。1866年曾国藩剿捻失利,李奉命北上担任剿捻统帅,将东捻军剿杀于山东登莱,西捻军消灭于运河、徒骇河、黄河之间。1867年实授湖广总督,淮军扩充到七万人,全部使用洋枪洋炮,盘踞于长江中游及直隶、山东两省,成为他强大的政治资本和实力基础。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1873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调文华殿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参与决策清廷内政外交等军国要务。
李鸿章迅速发迹,登上政治舞台,正是所谓“内忧外患交乘”的时代。他感到中国正处在“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要维护清朝统治决不能泥古守旧、必须改变成法,采取一些新的手段,以“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这就是举办洋务,取法西人,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师其所能,夺其所恃”,“自强”、“求富”。从六十年代开始,他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接办天津机器局等清政府几个主要军事工业;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以及修建唐山胥各庄铁路,成立天津铁路公司等中国近代第一批工矿企业与交通运输业;创建具有一定战斗力的中国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海军;办起广方言馆、兵工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鱼雷学堂等专业学堂;派出上百名出国留学生,培养和造就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从而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
李鸿章主持对外交涉,把“外须和戎”、“羁糜为上”奉为最高方针。1874年日本攻打台湾,夺取琉球,他力主议和。1876年英国侵略缅甸和云南,他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中法战争中,他鼓吹“乘胜即收”的退让政策。中日甲午战争中,奉行避战求和保存实力的方针,招致战争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签订了《马关条约》。1896年出使俄国,又接受贿赂,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密约》,出卖主权,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被任为全权大臣,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死在北京。遗著辑为《李文忠公全集》。可参看孙志芳:《李鸿章与洋务运动》;胡滨、李时岳:《略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文汇报》1980年12月29日;杨晓敏:《论李鸿章的对外交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