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世纪英雄史诗。作者不详。史诗共三十九歌,九五一六行,分上下两部,上部为《西格夫里特之死》,下部为《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故事发生在五世纪日尔曼民族大迁徙的时期。上部主要描写心地纯洁、乐于助人的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的故事。他早年曾杀死毒龙,获得尼伯龙根族的宝物。他向勃艮第国王恭太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求婚。在他的帮助下,恭太打败了撒克逊人,战胜了冰岛女王布伦希德,并娶她为妻。这时恭太才答应将妹妹许配给王子。十年后,当西格夫里特夫妇到勃艮第省亲时,布伦希德得知恭太靠西格夫里特之力娶了她,感到羞辱。恭太的侍臣哈根趁机刺杀了西格夫里特,并从克里姆希尔特手中抢走尼伯龙根宝物,把它沉入莱茵河中。下部主要写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十三年后,克里姆希尔特为了复仇,嫁给了匈奴国王埃柴尔。又过了十三年,她设计邀请恭太和哈根等来匈奴国赴宴,借比武之名大开杀戒,杀死恭太和哈根,但终未弄清尼伯龙根宝物的下落,克里姆希尔特也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史诗的主要情节以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血仇为基础,但经过几百年人民口头流传,到十三世纪初成为史诗时,古代英雄人物已演变成为封建骑士,表现出夫妻之爱胜过氏族血缘之情的封建意识。史诗歌颂了勇敢高尚的英雄西格夫里特。他胸怀坦荡、勇敢忠诚,模范遵守封建道德,克尽封建义务,立志消除外族入侵的危险,堪称为理想的骑士形象。史诗颂扬骑士的封建忠君思想,同时也暴露了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封建权势纠纷。显然原来血缘关系的部落荣誉观已被扩大到封建国家荣辱的是非观。这时连婚娶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应当是朝廷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情感”(恩格斯语)。史诗的宗教色彩也较明显。史诗的韵体独具一格,后被称为“尼伯龙根诗体”。全诗采用两行一韵(aa、bb)的脚韵,并间以部分头韵,每四行为一节,每行有一停顿,读起来朗朗上口。《尼伯龙根之歌》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