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崩溃时期的反映劳动人民要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是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开始占领农村经济阵地,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开始瓦解,农民反封建的斗争和人民革命日益增长,农奴制发生深刻危机。沙皇政府面对即将崩溃的殿堂,为挽救危机,避免爆发革命,加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思想统治,发动对外战争,并于1861年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是,这次改革是一个骗局,名为改革,实为一次对农民的更大掠夺,地主阶级依然骑在农民头上,剥削和压迫农民。因此,封建的农奴主和广大农民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更加尖锐,消灭农奴制度残余,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是摆在广大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适应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革命形势的要求,革命民主主义者及其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于的重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要解决的任务,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要解决的任务基本一致。但是前者是在有自己传统的俄国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是在19世纪中叶的国际环境下发生的,因此,他们的政治观点,解决任务的途径以及哲学理论基础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在欧洲哲学史上的地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在批判宗教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确立了自然界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赫尔岑认为,唯心主义是华而不实的,是不依据自然和事实的学问;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新教世界的经院哲学”。他指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它“不仅对我们而言,是外在的,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即具有外在性”;自然界具有客观规律可循,物质不生不灭,是永恒的,宗教唯心主义关于从虚无中创造世界的说教是站不住脚的。别林斯基指出:“在黑格尔那里,哲学达到了自己最高的发展,同时也作为神秘的、与生活格格不入的知识而告终结。”他继承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摆在哲学首位,认为没有肉体就没有灵魂,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大脑器官活动的结果,反对把精神同物质割裂开来的唯心主义,也反对把两者混同起来的庸俗唯物主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追随费尔巴哈之后宣传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学”。他认为,人的机体是灵魂和肉体、心理和生理的统一,肉体决定灵魂,生理决定心理;人的灵魂和心理是人的机体对外界物体的某种活动。自然界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多种多样的事物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本身有其固有的规律。杜勃罗留波夫坚持人本学唯物主义观点,指出,在人身上灵魂和肉体不可分;思维是大脑的特性,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同一的物质,并按其本身的规律而运动,一切超自然的存在都是神学的虚构。列宁认为,人本主义原理,“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列宁全集》第38卷第78页)。

在认识论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赫尔岑批驳了不可知论的谬见,认为自然和人是统一的,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思维的规律即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规律”。他指出,只有通过经验和理性及其两者的统一,才能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而经验(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理性,两者是“同一知识的两个必要的、真实的、实在的阶段”。别林斯基认为,人的认识任务是通过感觉和理性去认识自然和现实生活。一切认识都来源于感觉,“人不是通过纯粹思维达到意识”而“只能通过感觉而用自己的智力去理解自己的行动”。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我们能认识事物。我们能够确切地认识事物的本来样子”,认识离不开感觉、思维,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和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思维是各种感觉印象的组合和选择。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提出了“实践是判断一切争端的主要标准”的思想。在认识论上,他们坚持了唯物主义感觉论原则,对认识的辩证过程也有某些理解,但还没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对实践的理解也没有超出费尔巴哈那种局限性。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优于费尔巴哈之处,是他们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时候,没有丢掉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相反,保留和吸取了其中积极的东西。赫尔岑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他认为矛盾着的对立双方相互联系、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事物的内部矛盾斗争和否定性是事物自身的推动原则。别林斯基认为,不断变化、更新是生活本身的法则,其运动变化的路线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本原是自身“本质中包含着矛盾”,“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车尔尼雪夫斯基揭露了黑格尔辩证法原则与唯心主义保守结论之间的矛盾,摒弃其结论,吸取其原则。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否定之否定规律是“绝对的普遍的规律”。他明确提出“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一切都以环境、时间和地点为依归”。但是,他们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例如,赫尔岑思想中,还有一定的调和矛盾的倾向。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其形而上学机械体系限制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发展。他们都没有能够用辩证法来发展各自的唯物主义理论。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农奴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本主义,要求建立一个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赫尔岑认为,社会历史是在矛盾斗争中前进的,反对农奴制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别林斯基同赫尔岑一样,认为当时俄国最迫切的问题,是废除农奴制。他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弊端,对其持批判态度,因而主张在俄国农民村庄基础上由农民自己建立社会主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社会上存在着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对立阶级、反动和进步两个对立的党派。社会历史只有通过不调和的斗争才能前进。要废除农奴制,只有农民群众拿起武器,通过革命斗争的道路才能实现。他无情地揭露了改良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但他同赫尔岑一样,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自然本性,这显然是错误的。杜勃罗留波夫反对对农奴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主张实行“根本治疗”、“重大的手术”的革命道路。他不同于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之处,即认为社会主义是理想制度,然而俄国的发展并不需要跳过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和落后的俄国现实所致,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不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不了解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因而他们的观点,还没有跳出历史唯心主义的范围。他们所说的俄国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在俄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在欧洲哲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但总的来说,它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不是彻底科学、彻底革命的哲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