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散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庄子》是庄子及其门徒、后学的著作。庄子(前360?-前280?),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子对当时纷乱的现实极端不满,他和他的门徒目睹诸侯“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庄子·则阳》)、“天下脊脊大乱”(《在宥》)的形势,对统治者的暴行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嘲讽,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胜箧》),对权贵礼法表现出强烈的蔑视和否定。庄子攻击儒家的说教,主张毁灭仁义和各种文化,使人复归到原始状态中去。他以虚无的态度对待现实和人生,主张逃辟现实,幻想达到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这些看法,反映了庄子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现实的绝望和消极。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篇》为庄子的著述;《外篇》、《杂篇》多数为庄子门徒和后学所作。《庄子》通行的注本有晋人郭象的《庄子注》,清人王先谦的《庄子集解》;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首先,想象丰富,构思奇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书中许多篇章所阐述的哲学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对幻想的事物作生动地描绘展现出来的。如《逍遥游》是表述庄子人生观的。作者为了阐明他所追求的是不依赖任何条件而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绝对自由,文章中便极尽夸张之能事,描绘出巨大无比而又富于神异变化的鲲鹏形象,以及描述出能够御风而行的列子等,说明他们犹有所待,并未达到绝对自由;文中又描绘出一个住在姑射山上,肌肤洁白,精神凝聚,吸风饮露,遨游四海的神人形象,用以表达他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在庄子的文章中,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的一切事物、人物、草木、鸟兽、鱼鳖、铁石、风雨,无不为他驱使,成为他的论敌或观点的辩护者,致使他的文章具有诡幻离奇变化莫测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次,使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比喻进行说理,使说理文章极为生动形象。如用南北海二神给中央神浑沌开凿七窍而致死的故事讲“无为”的思想(《应帝王》);以庖丁解牛的故事讲处世养生(《养生主》);以轮扁斫轮的故事讲事物的不可知(《天道》);以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讲事物的小大无别;以畏影恶迹的故事讲儒家挽救周的衰败无济于事;作者还以盗贼作比,抨击儒家的说教和谴责诸侯的盗掠;以伯乐治马作比,说明仁义礼乐违反人性。庄子以此嬉笑怒骂,达到阐明自己观点的目的,致使他的文章瑰丽多姿,生动异常。再次,善于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富于文学色彩。如《齐物论》中对大地万种孔窍及其发出不同声音的具体描绘;《盗跖》中对盗跖和孔子形象的具体描绘,都写得声形毕肖,富有艺术的感染力。最后,文章辞色绚烂,铿锵有力,气势贯通,风格恣肆。

《庄子》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突出的成就。鲁迅先生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多杰出的作家,如司马迁、阮籍、嵇康、陶渊明、李白苏轼、汤显祖、蒲松龄、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无不在思想或艺术上受到过《庄子》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