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书》

《陈书》的作者也是姚思廉。

刘知几在《史通》中说:“陈史初有吴郡顾野王、北地傅绰各为撰史学士,其武、文二纪即顾、傅所修。太建初,中书郎陆琼续撰诸篇,事伤烦杂。姚察就加删改,粗有条贯。”这是说在姚察编撰《陈书》之前,吴郡的顾野王和北方的傅绰便分别着有《陈书》三卷。太建初年,陆琼又撰写了《陈书》四十二卷。可见,姚察所撰写的《陈书》,实际上是在兼采三家的基础上而成的。对于陆琼书中的冗杂记事,姚察进行了较大的删改整理,使之更加条理化。可是,编撰尚未完成,姚察就死去了。然后,姚思廉在其父旧稿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加工,才完成了此书。

《陈书》包括本纪6卷、列传30卷,共计36卷。起自陈武帝承定元年(557年),至后主桢明三年(589年),记载了5帝,共33年的陈朝史事。

今本《陈书》36卷,只有《高祖本纪》、《世祖本纪》的卷末题有“陈吏部尚书姚察”的字样,其他均题“史臣”。可能是姚察只撰成《梁书》两卷,其他是由姚思廉补撰的原因。所以,“列传”部分,《陈书》便不像《梁书》那般参差不齐,体例编撰如出一人之手,显得较为整齐划一。所以,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贞观初,思廉奉诏,撰成二史,弥历九载,方始毕功。”

《陈书》在所设立的《姚察传》中,对姚察的生平、事迹以及朝廷的赞许、名流的褒奖,无不叙入。所以《四库提要》说:“察陈亡入隋。为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与同时江总、袁宪请入,并稽首新朝,历践华秩,而仍列传于陈书,揆以史例,失限断矣!且江总何人?乃取与其父合传,尤属自污。其书中记传年月,亦时有抵牾之处,可说是此书的疵累。耳其余各传之立,亦多所袒情,故为人所讥议。”

《陈书》因为是姚思廉记录的本国历史,所以书中避讳颇多,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又采取忽略的办法,以达到“委曲回护”的目的。如在《高祖本纪》中,对于高祖陈霸先篡夺梁国政权这一历史事件,就看不出任何逼夺的迹象。刘师知受陈霸先的指派刺杀了梁帝,在《刘师知传》中也没有提及一字,反而用叙述刘师知的“议礼之精”作为回护。又如高祖的儿子陈昌有一次在周地被围陷无法及时返回,等到侄子陈蒨登上皇帝位,陈昌才脱险。在返回的路上,即皇帝位的世祖陈蒨,担心陈昌对自己的地位形成威胁,于是便派出一个叫侯安都的人拦截住陈昌,并把他淹死在江中。但在《世祖本纪》中,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却没有记录,只是简单的记载说陈昌已死亡,而在《陈昌传》、《侯安都传》中也根本没有陈昌被害的任何记录痕迹,可见其隐没事实真相的严重程度。具体原因,也可能因为《陈书》是姚思廉的父亲姚察的原本,而姚察又曾经是陈国的大臣,所以,姚思廉因父亲之故,不敢擅自改订。

《陈书》的文学价值要胜过《宋书》、《齐书》,其历史价值在于记录了一些濒临失传的历史史料,具有载录之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