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陈望道
。当代著名学者,原名参一、融,曾用晓风、南山等多个笔名。浙江义乌人。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战士。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是从事教学和语言学的研究,积极提倡文字改革,对美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
陈望道于一九二七年出版的《美学概论》,是近代美学史上较早的一部系统的美学理论专著。在他的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最早是来自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美学的影响, 特别是里普斯(TheodorLipps)的移情说对他的影响尤深。里普斯认为审美愉悦的产生的原因,不是来自客观对象,而是来自我自己,是“自我”的“生命灌注”到对象中去,产生的“自我的欣赏”,也就是主体的感情移置到对象中去的结果。受里普斯的影响,陈望道也十分强调主体的心理作用,把美看成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他说, “所谓美者都是从具象的直观的对象经由感觉所呈的特殊形式和内容所生的静观的愉悦的心境”, “凡是可以称为美的,全部都是以感觉为其所缘”。在他的审美分析中,把主观感觉看成是“美的材料”,把心理活动的情视为“美的内容”以及不区分美的对象和美感、美的意识,也都是里普斯基本观点的反映。客观事物之所以能成为美,完全是移情(或移感)作用的结果。陈望道把美学研究的对象分为: (一)美;(二)自然、人体、艺术; (三)美感、美意识。这三个方面六项内容又以艺术为中心。所谓艺术就是“制作和欣赏”,制作是发表,欣赏是受纳。制作就要表现美、自然、人体,欣赏就必然产生美感、美意识,所以用艺术就可概括美学研究的对象。他所说的“艺术”,不是指客观化的艺术作品,而是指“制作和欣赏”的活动过程,这也是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说的反映。
到二十年代末,陈望道又接受了卢那察尔斯基美学思想的影响,特别对其真善美“合一”的观点,十分赞赏。他认为,里普斯和卢那察尔斯基有一个共同之点:都不孤立地论美,而是把美与善联系起来。尤其卢那察尔斯基,比里普斯站在更广阔的立脚点上,不仅追求美与善的统一,更进一步追求美与真的统一,他的理想是真善美的和谐,是美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的一致。他从这种美学观点出发,在文艺批评中一贯坚持文艺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观点,要求文艺家留心时代思潮,反映社会的严肃主题,不要把路走窄了,只表现闲情逸致,只描画风景花鸟,而置轰轰烈烈的社会斗争生活于不顾。总之,文艺家应该担负改造社会的责任。文艺家要不辜负社会时代所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真正的美,给社会以积极的影响。他认为,创造美的文艺,固然不能忽视形式、技巧、遣词造句上的努力,但必须以表达感情和思想为目的。他提出要坚持真实性、独创性的原则,要创造“平民艺术”,反对伪饰和模仿,反对文艺脱离平民大众,表现了他的进步文艺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