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朱权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朱权

,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初封大宁,后改封南昌。后死谥献王,世称宁献王。著述甚多,涉及诸子百家、诗文、戏曲,创作过多种杂剧。 《太和正音谱》是他的戏曲批评著作和他编纂的北曲曲谱。其中“乐府体式”、 “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 “善歌之士”、“词林须知”等部分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朱权的审美趣味。

朱权是一位戏曲风格论者。他对八十二位戏曲(包括部分散曲)作家的创作风格作了评论。这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还是第一次。他运用比喻对作家的风格加以形象的概括,意在对作家进行总体的把握。如他称“王实甫之词, 如花间美人”, 比较切近王实甫《西厢记》的实际。但朱权的不少评语有主观片面性。比如:他称“高文秀之词,如金瓶牡丹”。其实高文秀是写黑旋风李逵的专家,从保存下来的《双献头》看,风格激越、粗犷。他贬低关汉卿,称“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他抬高马致远, 称“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宜列群英之上”。朱权生长在天下初定之时,一方面他站在贵族立场上,以为“近而侯甸郡邑,远而山林荒服,老幼瞶盲,讴歌鼓舞,皆乐我皇明之治”;同时,他鉴于宫廷斗争的激烈残酷,又崇尚“修真养性”,表示无意于政治,所以,他提出“治世之音”的标准是“和”。“和”是他评论作家风格的尺度,也是他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喜欢主观地用一种恬静、优美,甚至孤寂的境界去比喻作家的风格,如“碧汉闲云”、“太华孤峰”、“孤云野鹤”、“桂林秋月”、“闲云出岫”、“秋潭孤月”、“湘江雪竹”等等。正因为如此,他不喜欢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勇敢抗争的关汉卿,而偏爱逃避现实、追求神仙道化的马致远。对于民间艺人,朱权也表现出贵族阶级的轻蔑,他特意把四位民间艺人打入另册,称他们的作品为“娼夫之词”、 “不可以乐府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