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用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用间

用间

【原文】

孙武既言五间[144],则又有曰:“商之兴也,伊挚[145]在夏。周之兴也,吕牙[146]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147]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按《书》:伊尹适夏,丑夏归亳。《史》:太公尝事纣,去之归周。所谓在夏在商诚矣。然以为间,何也?汤、文王固使人间夏、商耶?伊、吕固与人为间耶?桀、纣固待间而后可伐耶?是虽甚庸,亦知不然矣。

然则,吾意[148]天下存亡寄于一人。伊尹之在夏也,汤必曰:桀虽暴,一旦用伊尹,则民心复安,吾何病[149]焉。及其归亳也,汤必曰:桀得伊尹不能用,必亡矣,吾不可以安视民病,遂与天下共亡之。吕牙之在商也,文王必曰:纣虽虐,一旦用吕牙,则天禄[150]必复,吾何忧焉。及其归周也,文王必曰:纣得吕牙不能用,必亡矣,吾不可以久遏天命。遂命武王与天下共亡之。然则夏、商之存亡,待伊、吕用否而决。今夫问将之贤者,必曰:能逆知[151]敌国之胜败。问其所以知之之道,必曰:不爱千金,故能使人为之出万死以间敌国。或曰:能因敌国之使而探其阴计。呜呼!其亦劳矣。伊、吕一归而夏、商之国为决[152]亡。使汤、武无用间之名与用间之劳,而得用间之实,此非上智,其谁能之?

夫兵虽诡道,而本于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成则为利,败则为祸。且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吾间不忠,反为敌用,一败也;不得敌之实,而得敌之所伪示[153]者以为信,二败也;受吾财而不能得敌之阴计,惧而以伪告我,三败也。夫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智于此,不足恃[154]也。

故五间者,非明君贤将之所上。明君贤将之所上者,上智之间也。是以淮阴、曲逆,义不事楚,而高祖擒籍之计定;左车[155]、周叔[156]不用于赵、魏,而淮阴进兵之谋决。呜呼!是亦间也。

【注释】

[144]五间:五种离间之术,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145]伊挚:商初大臣。因官名尹,故又称伊尹。

[146]吕牙:即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太公。

[147]上智:指大智之人。

[148]意:意思,见解。

[149]病:忧虑。

[150]天禄:天赐的福禄。

[151]逆知:预先知道。

[152]决:副词。必然,一定。

[153]伪示:将假的显示出来,即假象。

[154]恃:凭借,依赖。

[155]左车:秦末人,赵王歇的大臣,封广武君。

[156]周叔:秦末人,魏王豹的部将。

【译文】

孙武说过,间谋有五种,又说过:“商朝所以能兴盛起来,是因为伊挚(商汤的宰相,官号叫尹,所以又称伊尹,后辅佐商汤伐夏桀,建立商朝)曾经在夏朝待过,了解夏朝的情况;周朝所以能兴盛起来,是因为吕牙曾经在殷朝待过,了解殷朝的情况。因此,明智的君主、贤能的将帅,凡是能用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做间谍的,就一定能够建树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所在,整个军队要依靠他来决定行动。”根据《尚书》的记载,伊尹确实到过夏朝,认为夏朝政治丑恶,就前往亳京归顺了商汤。根据《史记》记载,姜太公曾经为殷纣王做事,因为纣王无道,才离开殷朝,投奔了周朝。所以孙武说伊尹曾在夏朝待过、吕牙曾在殷朝待过,是确有其事的。但是孙武又认为他们是间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商汤、周文王本来就命他们在夏朝、商朝做间谍吗?难道伊尹、吕尚本来就是为人做间谍的吗?或者是夏桀、殷纣本来就是只有依靠间谍才能讨伐的吗?——即使是智慧最低下的人,也懂得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不过,我的意思是:天下的存亡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当伊尹在夏朝的时候,商汤一定会说:“桀虽然暴虐,一旦他任用伊尹,那么民心就会回复安定,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等到伊尹来到亳的时候,商汤一定会说:“桀得到伊尹而不能任用,夏朝一定要灭亡了。我不能看着人民陷入困苦之中而坐视不问。”于是就联合天下诸侯一起来讨伐夏桀。当吕牙在商朝的时候,周文王一定会说:“纣虽然暴虐,一旦他任用吕牙,那么天赐的福禄一定会恢复,我还忧虑什么呢?”等到吕牙来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一定会说:“纣得到了吕牙而不能任用,商朝一定要灭亡了。我不能够长期阻止天意的贯彻。”于是就命令周武王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来讨灭商朝。这样看来,夏朝、商朝的或存或亡,是依赖于伊尹、吕牙的是否被任用而决定的。现在如果要问什么样的将帅才算是贤能的?一定会回答说:“能预先知道敌国的胜败,就是贤能的将帅。”再问他用什么办法可以预先知道敌国的胜败呢?他一定会回答说:“不吝惜千金,所以能使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为他刺探敌国的情况。”或者说:“能根据敌国使者的言行探测他们的阴谋计划。”他们这样做也真是够辛苦了!像伊尹、吕牙这样,一来归顺就决定了夏朝、殷朝灭亡的命运,使得商汤、周武王没有用间谍的名声和用间谍的辛劳,却得到了用间谍的实效。这如果不是有上等智慧的人,谁能够做到?

用兵打仗虽然属于诡诈之道,但是以坚持正义为根本的人,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五种间谍的运用,它的归宿总是诡诈之道,成功了会得到好处,失败了就会带来灾祸。况且,我对别人使用诡诈,别人也将对我使用诡计。所以能以间谍取胜的人,有时也会因间谍而遭到失败。我的间谍不忠贞,反而会被敌人利用,这是失败的第一种原因。间谍得到的不是敌人的真实情况,而是敌人故意显示的虚假情况,我们却以为是可信的,这是失败的第二种原因。做间谍的人接受了我的钱财,不能探得敌人的秘密计划,因为惧怕惩罚而编造一些假情报告诉我,这是失败的第三种原因。在正义上尽心力的人,这一件事情做好了,其他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可成功;在诡诈上用心计的人,做一百件补救的事,却会有一千件繁杂的事情发生,终归还是失败。把聪明用在诡诈上的人,是不能够依靠的。

所以五种用间谍的办法,并不是圣明的君主、贤德的将帅所崇尚的:他们所崇尚的,应该是争取到极高智慧的人做谋士。因此淮阴侯韩信、曲逆侯陈平坚持正义不愿为楚王效力,而汉高祖得到他们之后,就决定了消灭项籍的计划;李左车、周叔不被赵王和魏王信任,因而淮阴侯进兵赵、魏的计划就决定了。这也是使用间谍的一种办法啊!

【解析】

本文是为阐明《孙子兵法·用间篇》而作。孙子认为间分五种:第一种为因间,又称作“乡间”,指利用敌方阵营中的同乡亲友关系打入敌人内部,探消息,搞情报;第二种为内间,即舍得花大本钱,罗致收买敌方的官员充当间谍;第三种为反间,就是借力打人,设法使敌人的间谍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我方所利用,从而达到扰乱敌人视听,搜集各种情报的目的;第四种为死间,就是要心肠如同石头一样硬、血液如同冰水一样冷,故意散布一些虚假情报,以牺牲自己方面间谍的代价,诱使敌人上当受骗;第五种为生间,就是让自己的间谍在完成搜集情报的任务之后,能够巧妙脱身,平平安安返回大本营报告敌情。

苏洵认为只有上智为间,才可成大功。对于用间的具体方法,他推崇要走正道,以为“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尤是对走歪道用间的人具有警戒作用。清人徐乾学评之:“通篇皆说间不足恃,而始终不脱却间字,开阖纵横,文之能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