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秦汉兵法·盐铁论》原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兵法散文·秦汉兵法·盐铁论》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

卷第一

本议第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忧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戌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乖; 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 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卷七

备胡第三十八



大夫曰:“鄙语曰:‘贤者容不辱。’以世俗言之,乡曲有桀,人尚辟之。今明天子在上,匈奴公为寇,侵扰边境,是仁义犯而藜藿不采。昔狄人侵太王,匡人畏孔子,故不仁者,仁之贼也。是以县官厉武以讨不义,设机械以备不仁。”

贤良曰:“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以广野为闾里,以穹庐为家室。衣皮蒙毛,食肉饮血,会市行牧竖居,如中国之麋鹿耳。好事之臣求其义,责之礼,使中国干戈至今未息,万里设备。此兔置之所刺,故小人非公侯腹心干城也。”

大夫曰:“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四方之众,其义莫不愿为臣妾。然犹修城郭,设关梁,厉武士,备卫于宫室,所以远折难而备万方者也。今匈奴未臣,虽无事,欲释备,如之何?”

贤良曰:“吴王所以见禽于越者,以其越近而陵远也。秦所以亡者,以外备胡、越而内亡其政也。夫用军于外,政败于内,备为所患,增主所忧。故人主得其道,则遐迩潜行而归之,文王是也;不得其道,则臣妾为寇,秦王是也。夫文衰则武胜,德盛则备寡。”

大夫曰:“往者,四夷俱强,并为寇虐。朝鲜逾侥,劫燕之东地;东越越东海,略浙江之南; 南越内侵, 滑服令; 氐、 焚、冉、 ��、嵩、唐、昆明之属,扰陇西、巴、蜀。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夫一举则匈奴震惧,中外释备,而何寡也?”

贤良曰:“古者,君子立仁修义,以绥其民,故迩者习善,远者顺之。是以孔子仕于鲁,前仕三月及齐平,后仕三月及郑平,务以德安近而绥远。当此之时,鲁无敌国之难,邻境之患。强臣变节而忠顺,故季桓隳其都城。大国畏义而合好,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故为政而以德,非独辟害折冲也,所欲不求而自得。今百姓所以嚣嚣,中外不宁者,咎在匈奴。内无室宇之守,外无田畴之积,随美草甘水而驱牧; 匈奴不变业,而中国以骚动矣。风合而云解,就之则亡,击之则散,未可一世而举也。”

大夫曰:“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则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今不征伐则暴害不息,不备则是以黎民委敌也。春秋贬诸侯之后,刺不卒戌。行役戌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卷八

结和第四十三



大夫曰:“伯翳之始封秦,地为七十里。穆公开霸,孝公广业。自卑至上,自小至大。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轩辕战涿鹿,杀两泽,蚩尤而为帝。汤、武伐夏、商,诛桀、纣而为王。黄帝以战成功,汤、武以伐成孝。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今四夷内侵,不攘,万世必有此长患。先帝兴义兵以诛暴强,东灭朝鲜,西定冉、��,南擒百越,北挫强胡。李牧追匈奴以广北州,汤、武之举,蚩尤之兵也。故圣主斥地,非私其利,用兵,非徒奋怒也,所以匡难辟害,以为黎民远虑。”

世务第四十七



大夫曰:“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内无备,不可以御敌。云:‘诰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故有文事,必有武备。昔宋襄公信楚而不备,以取大辱焉,身执囚而国几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春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为其无信也。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飚举电至。而欲以诚信之心,金帛之宝,而信无义之诈,是犹亲蹠、蹻而扶猛虎也。”

和亲第四十八



大夫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搜弥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故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 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举潜进,以袭空虚,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祸必不振。此边境之所惧,而有司之所忧也。”

大夫曰:“自春秋诸夏之君会聚相结,三会之后,乖离相疑,伐战不止;六国从亲,冠带相接,然未尝有坚约。况禽兽之国乎!春秋存君在楚,诰鼬之会书公,给夷、狄也。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贪侵盗驱,长诈谋之国也。反复无信,百约百叛,若朱、象之不移,商均之不化。而欲信其用兵之备,亲之以德,亦难矣。”

卷九

险固第五十



大夫曰:“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群兽者,爪牙利而摄便也。秦所以超诸侯、吞天下、并敌国者,险阻固而势居然也。故龟猖有介,孤貉不能禽;蝮蛇有螫,人忌而不轻。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故仲山甫补衮职之阙,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也。今不固其外,欲安其内,犹家人不坚垣墙,狗吠夜惊而暗昧妄行也。”

文学曰:“秦左淆、函,右陇阡,前蜀汉,后山河,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良将勇士,设利器而守陉隧。墨子守云梯之械也。以为虽汤、武复生,蚩尤复起,不轻攻也。然戌卒陈胜无将帅之任,师旅之众,奋空拳而破百万之师,无墙篱之难。故在德不在固。诚以行义为阻,道德为塞,贤人为兵,圣人为守,则莫能入。如此则中国无狗吠之警,而边境无鹿骇狼顾之忧矣。夫何妄行而之乎?”

大夫曰:“古者,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阻险,天时地利,然后可以王霸。故制地城郭,饬沟垒以御寇固国。春秋曰:‘冬浚洙’,修地利也。三军顺天时,以实击虚,然固于阻险,故于金城。楚庄之围宋,秦师败崤嵚崟,是也。故曰:‘天时地利。’羌、胡固近于边,今不取,必为四境长患。此季孙之所以忧颛臾,有句践之变而为强吴之所悔也。”

文学曰:“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周之致远,不以地利,以人和也。百世不夺,非以险,以德也。吴有三江、五湖之难而兼于越。楚有汝渊、满堂之固而灭于秦。秦有陇阺、崤塞而亡于诸侯。晋有河华、九河而夺于六卿。齐有泰山、巨海而负于田常。桀、纣有天下兼于滈、毫。秦王以六合困于陈涉。非地利不固,无术以守之也。释迩忧远,犹吴不内定其国,而西绝淮山与齐、晋争强也,越因其罢,击其虚。使吴王用申胥,修德,无恃极其众,则句践不免为藩臣海崖,何谋之敢虑也?”

大夫曰:“楚自巫山起方城,属巫、黔中,设扦关以拒秦。秦包商、洛、崤、函以御诸侯。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魏滨洛筑城,阻山带河,以保晋国。赵结飞狐、句注、孟门以存荆、代。燕塞碣石,绝邪谷,绕援辽。齐抚阿、甄,关荣、历,倚太山,负海河。关梁者邦国之固,而山川社稷之宝也。徐人灭舒,春秋谓之取,恶其无备,得物之易也。故恤来兵,仁伤刑。君子为国,必有不可犯之难。易曰:‘重门击拓,以待暴客。’言备之素修也。”

文学曰:“阻险不如阻义。昔汤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舒以百里亡于敌国。此其所以见恶也。使关梁足恃,六国不兼于秦; 河山足保,秦不亡于楚、汉。由此观之: 冲隆不足为强,高城不足为固。行善则昌,行恶则亡。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四海各以其职来祭,何击拓而待?传曰:‘诸侯之有关梁,蔗人之有爵禄,非升平之兴,盖自战国始也。’”

[鉴赏]

《盐铁论》,西汉桓宽编著。桓宽,西汉汝南人,字次公。宣帝时任为郎,官庐江太守丞。《盐铁论》是一部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展开辩论,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盐铁论》记述了双方的论点。全书分10卷60篇,各立标题,但内容互相连贯,是研究西汉时期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

军事方面,《盐铁论》记录了围绕汉武帝抗击匈奴问题,御史大夫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展开激烈辨论的情景。充分肯定了抗击匈奴战争的正确,阐明了“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备战思想,很值得一读。

一、肯定抗击匈奴是“兴义兵以诛暴强”的战争

贤良、文学们打着“贵以德而贱用兵”(《本议》)的旗号,攻击抗匈战争是“废道德而任兵革”(《本议》),根本不应该打,全怪几个“好事之臣”在汉武帝面前无事生非,惹起了战祸。对于贤良、文学们的谬论,桑弘羊进行了充分的反驳。

对于任何战争,首先要分清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匈奴是西汉北方的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它拥有几十万骑兵,奴役压迫着当时几十个小邦,俨然是北方一霸。由于西汉社会制度比匈奴进步,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先进农业国,匈奴更是垂涎三尺,把西汉看作是一块肥肉。他们经常发动突然袭击,对西汉北部进行武装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构成了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汉武帝坚持了抗战的立场,起用了奴隶出身的卫青和霍去病这样杰出的大将,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匈奴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西汉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动员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赢得胜利的一项基本条件。特别是盐铁官营政策的实行,对于保证反侵略战争的国防费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桑弘羊反驳了贤良、文学们不区分战争性质的谬论,指出:抗匈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并不是想扩大地盘而兴师动众,是“兴义兵以诛暴强”(《结和》),打击侵略者,维护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抗战路线,是有进步意义的。

二、强调“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备战思想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用各种卑鄙的伎俩,制造反动舆论。他们鼓吹“抗战亡国”和“领土无用”的谬论,反对备战、散布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还拚命渲染战争恐怖、劳民伤财。什么“大军之后,累世不复”、“田地日荒,城郭空虚”(《未通》)呀,什么“老母垂泣,室妇悲恨”(《备胡》)呀,把一场正义战争描绘得凄凄惨惨。他们还抛出罢兵休战,“两主好合”,拆除防御工事,使用大量金钱与匈奴讲和的投降主张。

桑弘羊针对贤良、文学们的种种谬论,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抗战的立场上,义正词严地批驳了贤良、文学们不愿备战的投降主义路线。他正确总结了西汉历史上“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侵略的教训,指出匈奴“贪侵”成性,“百约百叛”,一贯背信弃义,一有机会就发动侵略战争。对这样一个凶恶的敌人,决不可存任何幻想,只能用反侵略战争打败它,不能用仁义道德感化它。桑弘羊阐明了反侵略的备战思想,说事先不作准备,临时就不可能应付突然事变。因此,必须坚持屯边政策,“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和亲》),“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险固》)。只要坚持进行这场正文战争,“以义伐不义”,就会象“秋霜而振落叶”那样,彻底打败侵略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