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游钟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濂:游钟山记

宋濂

钟山,一名金陵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死山下,吴大帝封曰蒋侯。大帝祖讳钟,又更名蒋山,实作扬都之镇;诸葛亮所谓“钟山龙蟠”,即其地也。

岁辛丑二月癸卯,予始与刘伯温、夏允中二君游。 日在辰,出东门,过半山报宁寺。寺,舒王故宅,谢公墩隐起其后,西对部娄小丘。部娄盖舒王病湿,凿渠通城河处。南则陆修静茱萸园,齐文惠太子博望苑,白烟凉草,离离蕤蕤,使人踌躇不忍去。沿道多苍松,或如翠盖斜偃;或蟠身矫首,如王虺搏人;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涧泉饮;相传其地少林木、晋、宋诏刺史郡守罢官职者栽之,遗种至今。抵圜悟关,关,宋勤法师筑,太平兴国寺在焉。梁以前,山有佛庐七十,今皆废,惟寺为盛,近毁于兵,外三门仅存。 自门左北折入广慈丈室,谒钦上人,上人出。三人自为宾主,适松花正开,黄粉毵毵触人,捉笔联松花诗,诗不就。予独出行甬道间,会章君三益至,遂执手至翠微亭,登玩珠峰。……

明日甲辰,予同二君游崇禧院,院,文皇潜邸时建。从西庑下入永春园,园虽小,众卉略具。揉柏为麋鹿形,柏毛方怒长,翠濯濯可玩。二君行倦,解衣覆鹿上,挂冠鼠梓间,据石坐。主僧全师具壶觞,予不能酒,谢二君出游。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僧采荈,虎逐入舍,僧门焉,虎爪其颧,颧有瘢可验。子勿畏,往矣。”予意夏君给我,挟两驺奴登惟秀亭。亭宜望远,惟秀永春,皆文皇题榜,涂以金。又折而东,路益险。予更芒屩,倚驺奴肩,碪踔行,息促甚,张吻作锯木声。倦极思休,不问险湿,蹀蹀据顿地。视燥平处不数尺,两足不随。久之,又起行。有二台,阔数十丈,上可坐百人,即宋北郊坛祀四十四神处。问蒋陵及步夫人冢,无知者;或云在孙陵冈。至此屡欲返,度其出已远,又力行登慢坡;草丛布如毡,不生杂树,可憩,思欲借褥裀卧,不去。坡古定林院基,望山椒无五十弓,不翅千里远,竭力跃数十步,辄止;气定又复跃,如是者六七,径至焉。

大江如玉带横围,三山矶、白鹭洲皆可辨;天阙、芙蓉诸峰,出没云际;鸡笼山下接落星涧,涧水滮滮流;玄武湖已堙久,三神山皆随风雨幻去。西望久之,击石为浩歌;歌已,继以感慨。又久之,傍崖寻一人泉,泉出小窍中,可饮一人,继以千百弗竭。循泉西过黑龙潭,潭大如盎,有龙当可屠。侧有龙鬼庙,颇陋。由潭上行,丛竹翳路,左右手开竹,身中行,随过随合。忽腥风逆鼻,群乌哇哇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似有逐后者;又棘针钩衣,足数踬、咽唇焦甚,幸至七佛庵。庵,萧统讲经之地,有泉白乳色,即踞泉奭咽。衫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咽,神明渐复。庵后有太子岩,一号昭明书台。方将入岩游,庵中僧出肃,面有新瘢。询之,即向采荈者。心益动,遂舍岩问别径以归。所谓白莲池、定心石、宋熙泉、应潮井、弹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皆不复搜览。

还抵永春园,见肴核满地,一髫童立花下。问二客何在,童云:“迟公不来,出壶中酒饮,且赋诗大噱,酒尽,径去矣。”予遂回广慈,二君出迎。夏君曰:“子颜色有异,得无有虎恐乎?”予笑而不答。刘君曰:“是矣!子幸不葬虎腹,当呼斗酒,涤去子惊可也。”遂同饮。饮半酣,刘君澄坐至二更,或撼之,至舞笑钓之,出异响畏胁之,皆不动。予与夏君方困,睫交不可擘,乃就寝。……

予幸与二君得放怀山水窟,人事往乐,千金不人易也。山灵或有知,当使余游尽江南诸名山,虽老死烟霞中,有所不恨,他尚何望哉?他尚何望哉?……

钟山,一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是构成南京“龙盘虎踞”壮丽景色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元末明初游览钟山时写的。

作者在文章开头先简要介绍钟山的名称及有关史实,后交代游览的时间和同游的朋友。他们三人结伴而游,出东门,从半山报宁寺一直游到圜悟关。这一带曾经是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居住和游乐的地方,除了北宋王安石居住过的半山寺,还有东晋谢安常常登览的谢公墩,南朝刘宋时陆修静的茱萸园和齐文惠太子的博望苑,以及王安石凿渠时堆成的部娄小丘。这些过去曾经热闹一时的园林景点,如今却只留下一些遗迹,掩没在荒草野雾之中。使人感慨系之,不忍遽然离去。山道旁,苍松林立,千姿百态,遒劲葱郁,而这些都是南朝的古树了。当年曾有佛庐七十,香火鼎盛的圜悟关,如今只剩下仅存外三门的太平兴国寺了。这里以抒情的笔调,在描写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对古迹荒芜的感慨。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寓情于景,真切感人。写景时,又运用移步换形的表现手法,详尽地介绍了这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观察细致,笔触细腻,感慨含蓄,表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接下来,作者重点记叙了第二天游览所见景色。他们由崇禧院进入永春园。这座园林虽然规模不大,却“众卉略具”,自可赏心悦目。最人入注意的是植物造型艺术,把柏树弯曲成麇鹿的形状,通身翠绿,逗人喜爱。作者游兴很高,趁两位友人饮酒之机,不顾疲劳和危险,奋力登山。在险仄的山路上艰难地行进,气喘吁吁,“张吻作锯木声”,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到了定林寺院基前,“望山椒无五十弓,不翅千里远,竭力跃数十步,辄止;气定又复跃,如是者六七,径至焉”。从这些细致真切的描写中,不难想象出山路是多么坎坷难行,作者又是怎样的疲惫不堪。但是,一旦克服了困难,登上了山顶,视野顿然开阔时,作者又疲劳顿消,一种满足舒畅的情感充满了心怀。他极目眺望,长江象一条玉带横绕着金陵古城,远处的三山矶、白鹭洲尽收眼底;天阙、芙蓉诸峰,在云雾里时隐时现;从鸡笼山流出的落星涧,水潺潺不绝,使作者心旷神怡。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写了下山过黑龙潭时的遭遇:“忽腥风逆鼻,群乌哇哇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似有逐后者;又棘针钩衣,足数踬。”“咽唇焦甚”,“即踞泉掬咽;衫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咽,神明渐复。”这里运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担心遇虎的惊恐仓皇神态和举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虽然作者只用了近百个字,却描写得具体生动,扣人心弦,给这次游历增添了传奇色彩。

最后一段写游后的感慨。当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作者与刘伯温等人都参加了朱元璋的军幕,但文中却抒写了希望放情名山,老死烟霞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而这种渴望游尽江南名山,虽老死烟霞也不悔恨的心理,乃是古代山水旅游作家和一切旅游者普遍存在的心态。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具有强烈深沉的山水意识、山水感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神州山河的无比壮丽,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