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汩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俊山

王幅明

车过汩罗,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世界披上了一层伪装。奔流着的汩罗江依旧翻滚着黄色的波浪。

我凝神于混浊的旋涡。心里沉甸甸的。

这里有一个不死的魂灵。

一条江使历史变得短暂。两千年过去了,那场悲剧却好象发生在昨天。

我凝神于汩罗,读一部沉重的大书。

历史总是常读常新的。无论多么久远的过去,在时间的链条上终归联系着现在,并要通向未来的。因此,任何时代的人们,当其面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之际,都会触发关于历史和现实的联想,获得某种启悟。我想,王幅明的《车过汩罗》就渗透了历史感和时代意识,从而显示出深沉的抒情品格。

汩罗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谚”(《史记·屈原列传》)的情况下,怀着对楚国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无限忧愤沉江殒身之地。当人行车经过这个曾经发生过那场历史悲剧的地方,心中能无所感?所以,无须任何铺垫,诗篇落笔即展现了诗人的现实心境:

车过汩罗,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这样开篇突兀而有力,能够对读者情感产生强烈冲击,把人们一下子就带进浓郁的抒情氛围。接下去一段,写雪和江流,虽仅短短三句,却绘出一派寒冷凛清的景象,意境蓦然而出,令人战栗而凝思。那“纷纷扬扬下着”的雪似乎有意要掩盖历史悲剧的遗迹,可是,“奔流着的汩罗江依旧翻滚着黄色的波浪。”自然景物的对峙被诗人敏捷地摄入诗篇,从而构成一种诗意象征,增强了诗篇的情感张力,这画面也就成为诗人此景此情的心态图。既然诗人已经置身于这个现实环境,历史悲剧已经不可遏止地重现于他的心中,那么,“我凝神于混浊的旋涡。心里沉甸甸的。”就是水到渠成之笔,在自然地推进中加重了抒情力度。

如果说以上诸端还是诗人情怀的抒写,那么,诗篇下半部分则是诗人理性思考的呈示。在这里,诗篇艺术视角由诗人主体的情绪世界转向历史客体的哲思世界,以冷隽而沉郁的笔触揭示屈原“不死的魂灵”对于后人的启迪。汩罗江依然奔流不息,它时时提醒人们在这里发生过的历史悲剧,因此,“一条江使历史变得短暂。两千年过去了,那场悲剧却好象发生在昨天。”历史在,教训便在。那么,那“好象发生在昨天”的悲剧还不足以令后人永远记取,永远警醒么?诗人在此不仅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而且不无含蓄地透露出更为深远的忧思,相当耐人寻味。因此,他不单单是自己在“读一部沉重的大书”,同时也把读者带进这部历史“大书”里了。诗篇戛然结束于这部历史“大书”,可是,无论诗人或读者,思绪却在这部“大书”里久久萦回,从而领略到某种新鲜的意味吧?

全篇仅用百把字,却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情景理相映相谐,韵味深长,不愧为一篇凝练、蕴藉、沉实、丰韵的精美散文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