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此身非我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长恨此身非我有

宋神宗元丰三年,也就是1080年2月,李定等人要求朝廷把苏轼贬居黄州,有他们的目的。那就是陈慥正在黄州北面的麻城歧亭隐居。这陈慥很有势力,李定等人想借他的手,来给苏轼添麻烦。

陈慥字季常,是陈公弼的儿子。远在苏轼签判凤翔的时候,陈公弼曾经担任过凤翔太守,是苏轼的顶头上司。原来两人关系不好,后来由于作《凌虚台记》关系有所改善。李定他们并不知道详细情况。他们只是在审案中得知,陈公弼曾经罚过苏轼20斤铜,苏轼也曾经向皇帝上书揭发过陈公弼。

后来,陈公弼因贪污嫌疑削职为民,郁郁而死。于是,李定等便认为他俩肯定是仇敌。

其实,陈慥与苏轼的关系很好。当苏轼贬往黄州路过麻城歧亭的时候,陈慥便守在路口,恭敬地迎接,并且请入家中,置酒款待。

苏轼在黄州期间,曾三次专门往歧亭拜访陈慥,陈慥也曾经七次来黄州访苏轼,两人过往甚密。他是苏轼随时可以开玩笑的朋友。

神宗皇帝给苏轼的诏命是“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团练副使”是官名,“不得签书公事”是来往公文没有签名的权力,“本州安置”则是限制他活动的范围。

不过,黄州太守徐君猷对苏轼很好,根本没有限制他的行动,他可以随便在各地游来走去。

一天晚上,苏轼在外游玩,酒喝得多了,回家时已是深夜,看门的家童已经睡了。他敲了半天门也无人来开,便干脆不敲了,独自一人跑到江边,谛听江上涛声。江涛引发他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憾于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尘缘劳碌。面对大江,他顿生超拔羁縻而遁身江海的遐想,于是写了《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脱的愿望。

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里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家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