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引
但既然我有相当充裕的时间,
在我进一步细述这故事之前,
我觉得比较合情合理的做法
是根据我对他们各人的观察,
把我看到的情况全告诉你们:
他们是什么人,属于哪个阶层
还要说说在旅店里穿的衣裳。
现在我就从一位骑士开始讲。
骑士 这位骑士是个勇敢的男子汉,
从他一开始骑着马闯荡人间,
就热爱骑士精神和荣誉正义,
就讲究慷慨豁达与温文有礼。
他为他主公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南征北战处处都留下行踪,
在基督徒世界或在异教之邦,
他都因为有勇气而备受颂扬。
攻下亚历山大城就有他在场;
他在普鲁士的多次庆功宴上,
比各国骑士优先,坐上了首席;
与身份同他一样的基督徒比,
他在立陶宛、俄罗斯战功最大;
围攻阿尔赫西拉斯他也参加,
并且驰骋在柏尔马利亚作战;
他与人一起把阿塔利亚攻占,
也把阿亚斯攻克;在地中海上
他同一大批高贵的战士出航。
他曾十五次投入殊死的战斗,
又为我们的信仰,三次把敌手
杀死在特莱姆森的比武场上。
他一度侍奉帕拉希亚的君王,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这位骑士
征讨土耳其异教徒的另一支:
每次赢得最高荣誉的总是他。
他极其勇敢同时又世事洞达,
举止的温和简直就像是姑娘;
一生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对象,
他从来都不曾说过一句粗话。
这骑士真是忠贞、完美又温雅。
现在我告诉你们他那副装备:
他的马虽好,衣着却并不华美;
身上那一袭粗布的无袖长衣
被他的锁子甲弄得满是污迹;
因为他是远征后刚乘船归来,
接着便上路来进行这次朝拜。
…………
修女院院长 还有一位女修道院院长嬷嬷,
她浅浅的笑容谦和而又纯真,
她的痛骂是说声“圣罗伊作证”;
大家对她的称呼是蔷薇女士。
听她唱歌要等到她做礼拜时,
她唱的圣歌带鼻音最是动人;
她讲的法语流利但不够标准——
是从斯特拉特福学来的腔调,
因为巴黎的法语她从未听到。
她餐桌上的礼仪学得很到家;
没一点食物会从她唇间掉下,
她手指不会蘸到调味汁里面。
她小心翼翼把食物送到嘴边,
决不让一点一滴往她胸前掉——
讲究礼节与礼仪是她的爱好。
她的上嘴唇总是擦得很干净,
所以杯沿没一点油腻的唇印,
尽管已就着杯子喝了好几次;
用餐时她好一派得体的举止。
可以看出,她性格开朗兴致高,
既让人舒服,对人又亲切友好;
她尽力让举动显示高贵气度,
表明她是懂宫廷礼仪的人物——
这一切表现使得她颇受尊敬。
…………
学士 这一位是牛津来的饱学之人,
多年来他研究逻辑这门学问。
他的马瘦骨嶙峋像是个草耙,
而要说胖却怎么也轮不到他。
我说,看上去他枯瘦而又严肃,
一件短短的外套早经纬毕露,
因为至今还不曾拿到过薪水——
他不识时务,得不到教会职位。
他不爱提琴、竖琴或华丽衣服,
宁可在床头放上二十来本书——
书中的哲学出自亚里士多德,
书外的封皮做成黑色或红色。
他对哲理和炼金术非常精通,
但是钱箱里没有黄金供他用;
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所有接济
他已全部都用于学术和书籍;
对于给他钱、支持他研究的人,
他热心祈祷,祝福他们的灵魂。
他的心思大部分用在学问上,
不是必要的话他一个字不讲,
讲起来则头头是道,提纲挈领,
而见解之精到令人肃然起敬。
他讲的内容多是道德和道义,
他爱做的事不外施教与学习。
(黄杲炘译)
注释:
亚历山大城是埃及的重要城市,在尼罗河三角洲西缘。这次攻城发生在1365年;下面讲到的几次战役都发生在这前后的几年间,而且也都是同异教徒作战。这说明作者心目中的骑士形象。
阿尔赫西拉斯为西班牙海港,隔直布罗陀湾与直布罗陀相望,古时属格拉纳达王国,也曾被摩尔人占领。这次战事发生在1344年。
柏尔马利亚: 古城名,在现今的摩洛哥境内。
阿塔利亚为古城名,在小亚细亚。这里指的战事发生在1361年。
阿亚斯也在小亚细亚,这里讲的攻占一事发生于1367年。
特莱姆森现为阿尔及利亚西北部一省,北临地中海,西接摩纳哥。
帕拉希亚为古国名,在现土耳其境内。
据说罗伊原是6世纪末一金银匠的学徒,后成为珐琅工艺的奠基人。一说圣罗伊即圣埃利希乌斯,为时尚的守护神。
这里指鲍河边的斯特拉特福,该地在伦敦以东两英里处,有一所女修道院。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懂法语,但讲起来常带英国口音。
当时牛津的读书人的出路就是担任教职。
二十本书在当时很可观,约摸可值伦敦城里的一幢房子。乔叟本人约有六十本书,甚至比当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中不少学院的藏书还多。由此也可见乔叟生活的富裕。
【赏析】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这部诗体故事集包括一篇《总引》和24个短篇故事(其中有3个故事不完整),除了两篇故事为散文体外,其余都以韵诗形式写成。作品内容丰富多彩,真实地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总引》详细地介绍了这次“故事会”的缘起: 一群香客聚集在伦敦郊外的泰巴旅店,准备去坎特伯雷朝圣。为了解除旅途的困乏,店主人提议大家轮流在路上讲故事,讲得最好的人由大家出资犒赏一顿美餐。按照诗人最初的计划,每人往返途中讲四个故事,一共应有120个故事,但这部故事集只收入了24个故事,其中3个还是片断,诗人直至去世也没有完成这个庞大的写作计划。不过,这部作品并不显得多么残缺,诗人用开篇的《总引》、各个故事的引子、尾声及最后的结束语构建了一个高度发展的叙事框架,这个框架把所有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用框架结构来组织故事的叙事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大家熟悉的《天方夜谭》和《十日谈》就是这类作品的典范,但乔叟却有推陈出新之处,他在故事的讲述者身上花了大笔墨,使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些人在作品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故事本身。他们和故事一起反映了故事所述人物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人的思想情趣和精神风貌。此外,诗人还注意利用香客们之间的相互应答和冲突来编排故事,用故事表达他们不同甚至对立的思想意识,使故事的展开更加自然,更富有戏剧性。
在这样的叙事模式下,《总引》起到了构建整个故事框架的作用,整个故事从《总引》开始。由于诗人的巧妙构思和精彩叙事,《总引》同时也成为《坎特伯雷故事集》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诗歌一开篇就给我们带来了英国春天的清新气息: 甘美的骤雨、初开的花朵、轻柔的和风、欢唱的小鸟……乔叟用他那欢快优美的生花妙笔,着力描述了四月的生机,谱写了一曲清新动人的“春之声”。这些生动活泼的描写,不但点明了时间,而且衬托出香客们轻松愉快的朝圣心情。这短短的18行诗已成为英语诗歌中赞美春天的名篇。
《总引》的主体是诗人对众香客的介绍与描写。诗人刻画了20多位香客,绘就了一条全景式的人物画廊,从里面走出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骑士、修女、教士、商人、学士、律师、地主、工匠、船长、医生、农民、差役……除了最高贵的皇族贵胄和最低贱的贫民饥民,三教九流几乎应有尽有。诗人对香客们的背景身份、衣着打扮、神情举止、性格特征均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十分恰当地反映了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下面就《总引》节选的三位人物来做介绍。
骑士是众香客中地位最高、最值得大家崇敬的人物,诗人对他毫不吝啬赞美之辞。他英勇善战、功勋卓著却又温文尔雅。他的外衣满是污迹,本有损其光辉形象,但诗人最后这样写道:“因为他是远征后刚乘船归来,/接着便上路来进行这次朝拜。”再多的溢美之辞也比不了这两行,简简单单的解释使骑士形象益发高大,更值得人们敬仰。
修女院院长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附庸风雅的妇人。诗人细致地刻画了修女院院长高雅的餐桌礼仪:“她餐桌上的礼仪学得很到家;/没一点食物会从她唇间掉下,/她手指不会蘸到调味汁里面。/她小心翼翼把食物送到嘴边,/决不让一点一滴往她胸前掉——”如此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性格刻画,使人物呼之欲出。诗人还用精炼、幽默而又略带嘲讽的语言善意地挖苦了这位院长嬷嬷那一口用以显示自己高贵身份的法语:“她讲的法语流利但不够标准——/是从斯特拉特福学来的腔调,/因为巴黎的法语她从未听到。”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也透露了那时代的社会风尚。
与院长嬷嬷的虚荣优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牛津大学的寒酸学士,他和他的马一样瘦骨嶙峋,衣衫“经纬毕露”,满腹经纶却因不识时务而找不到教职,但他还是一门心思只爱教与学。短短几句诗就把一位迂腐不化、不谙世俗的落魄学者勾勒了出来。这些精彩的人物介绍和描写大大提高了《总引》的艺术水准,使之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诗人还综合采用了中世纪的各种文学体裁,包括骑士传奇、传说、市井故事、寓言、动物故事诗、劝谕文等,使作品除了全景式地描绘了14世纪英国的人生百态、社会风貌外,还全方位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学风貌。作为一部诗体故事集,《坎特伯雷故事集》采用了优美动听的英雄双韵体(the heroic couplet),每行由10个轻重相间的音节组成,每两行押一韵,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这种诗歌格律是乔叟对英诗形式的一大贡献,为以后的英国诗人广泛采用。
(朱黎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