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杂色的雏菊开遍牧场,
蓝的紫罗兰,白的美人衫,
还有那杜鹃花吐蕾娇黄,
指出了一片广大的欣欢;
听杜鹃在每一株树上叫,
把那娶了妻的男人讥笑:
咯咕!
咯咕!咯咕!啊,可怕的声音!
害得做丈夫的肉跳心惊。
当无愁的牧童口吹麦笛,
清晨的云雀惊醒了农人,
斑鸠乌鸦都在觅侣求匹,
女郎们漂洗夏季的衣裙;
听杜鹃在每一株树上叫,
把那娶了妻的男人讥笑:
咯咕!
咯咕!咯咕!啊,可怕的声音!
害得做丈夫的肉跳心惊。
(朱生豪译)
【赏析】
这首歌谣选自莎士比亚《爱的徒劳》第五幕第二场,紧接其后的是“冬之歌”。全诗共两节,第一节从春天牧场遍地盛开的各种鲜花——雏菊、紫罗兰、美人衫以及杜鹃花——入手,描写了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很快,诗人从这幅静态画面切换到动态画面上: 每株树上都有杜鹃在鸣叫: 咯咕!咯咕!咯咕!本来是春意盎然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幸福欢乐的气氛,但是对于那些娶了妻子的男人们来说,杜鹃鸟的鸣叫声却让他们心惊肉跳。
第二节从动态的写生入手: 无忧无虑的牧童吹响了他的麦笛(大有我国宋朝诗人雷震在其《村晚》中写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韵味),清晨的云雀催醒了熟睡的农人,斑鸠、乌鸦们在欢快地嬉戏求偶,年轻的女郎们在漂洗着夏季将要穿戴的衣裙。在这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中,又传来树枝上杜鹃的鸣叫声: 咯咕!咯咕!咯咕!听到这声音那些做了丈夫的男人们不由得心惊肉跳,生怕杜鹃是在嘲弄他们。
虽然两个诗节中描绘的场面不尽相同,但都以相同的意象结束,强调杜鹃的鸣叫是对那些娶了妻子的男人的讥笑。这样,春天的花鸟以及女郎们和牧童的欢快之情就和丈夫们听到杜鹃“讥笑”时忐忑不安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大程度地取得了歌谣的戏剧感染力。
那么丈夫们为什么会把杜鹃的鸣叫声看作是对他们的讥笑呢?为什么他们会感到可怕以至于心惊肉跳呢?在中古英语中,cuckoo(杜鹃)源于古法语cucu,是个拟声词,模仿杜鹃的鸣叫声。因为杜鹃鸟喜欢在别的鸟巢里下蛋,所以在古法语中,cucuault和cucu分别指被别人戴了绿帽子的男子和杜鹃,而由法语演变而来的cuckold和cuckoo就被赋予了相同的含义,前者指被戴了绿帽子的男子,后者就是杜鹃。受此影响,英语中的cuckoo也就有了cuckold的意思,所以听到cuckoo的声音,心虚的丈夫们会情不自禁地以为是对自己的讥笑,忍不住要心惊肉跳。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杜鹃则被看作是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化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因而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读者来说,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冲击和影响。
(闫建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