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些说是枯死的园子里看看:
远处微笑的河岸闪烁着微光。
纯洁的云团的意想不到的蔚蓝
照亮了彩色缤纷的小路和池塘。
看那边一片深黄。那些桦树和
山毛榉柔美的灰色。风很温和。
迟开的蔷薇还没有完全枯干。
挑一些吻吻,把它们编成花环。
这些最后的紫菀也不要忘记。
野葡萄蔓四周的一片紫色
还有余剩的生气盎然的绿意
把它们轻轻地跟秋容编在一起。
(钱春绮 译)
【赏析】
他那素朴而幽微的言词,
透出一股主宰和诱惑力,
他使空气令人窒息地旋舞
他能杀伐,而无需接触。
这是霍夫曼斯塔尔在诗作《预言家》中对一个诗人所作的描绘,这个诗人就是在德语诗歌界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斯特凡·格奥尔格。1927年,法兰克福市决定将首届“歌德奖”授予格奥尔格,当时评委的授奖词是这样写的:“格奥尔格作为诗人、教育者、领路人和人,在迷惘混乱的时代,为我们维护了歌德、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语言精神,并以自己新的形式证明了诗的永恒意义。他在对词语的精神职使的信仰中,意识到超越于被描绘的事物之上的美,并且通过筛选、节制和音律,把世界的素材转化为世界的精神。作为一个先知,他洞悉了事物的幽暗而光辉的秘密,并温柔地借助具体的词语,同时也以丰富的表情,以歌吟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在这个时代,他无出其右地守护了诗人的歌德式的尊严。”可以说,这是对诗人最为恰当的评价,也是对他诗歌中肯的认可。我们选取的这首《到那些说是枯死的园子里看看》就是他众多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首诗作选自诗人的第五部诗集《心灵之年》,这部诗集标志诗人前期创作走向成熟。里面所收录的诗作主要写于1892—1897年间,其中有一些是献给一位名叫“伊丝”的女子——格奥尔格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而其中另一些是以吟咏自然为主,同时诉诸以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生命体验。诗人在处理这些题材的时候,与歌德及其德国浪漫派的处理方式——主张以突出主观感受为主——这一传统做法明显不同。格奥尔格在自然和具体事物面前总是以一种矜持的态度,刻意追求冷静克制。诗集中的大多数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严谨的形式,这是格奥尔格诗歌最为常见的艺术特色。在诗人所选取的一些自然景物,如园林、海滨、河流等自然景物作为表达空间和意义载体时,在它们身上却往往体现欧洲古代哀歌中的叙述风格和抒情特质。这在其他诗人那里是不多见的,在本质上格奥尔格还是一位抒情诗人。
在诗歌第一节,直接进入主题,“到那些说是枯死的园子里看看”,从下面的内容可知,这个园子其实并没有完全枯死: 河流两岸还闪着微笑的金光,天空中纯洁的云朵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蔚蓝,它们照亮了彩色缤纷的小路和池塘。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情形,诗人已经暗示出来,我们可以注意到第一句诗中的“说是”这个词语,它表明诗人也是听别人说了有关这个园子的情况。而当他亲自来到这传说中所谓“枯死”的园子,却发现另一种惊喜。在接下来的第二节中,诗人在浓浓秋意中给我们展示了极富生命力的绿色气息。看那边深黄的桦树和柔美的山毛榉在秋风中温暖和煦;迟开的蔷薇还没有完全枯干,还在散发着生命的绿意。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大声疾呼道:“挑一些吻吻,把它们编成花环。”还有不要忘记这些最后的紫菀;也不要忘记野葡萄蔓四周的一片紫色和余剩的生气盎然的绿意。用一个花环“把它们轻轻地跟秋容编在一起”。在诗歌的结尾之处,诗人用花环来把这秋天里最后的绿意编织起来,新颖别致,形象生动。花环本是美丽的象征,把那些没有枯死的、正在绽放最后一片绿色的植物串联起来,极富形象感。诗人或许正是以此隐喻用唯美主义这个艺术手法去编织和创造生活中那些美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诗人在一片秋风瑟瑟之中努力搜寻着生命最后的姹紫嫣红,留住生命最后的绿色。正像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诗人伫立于秋天这个特殊的时节,并没有陷入一种文人墨客所擅长的伤春悲秋的情境之中,而是努力在这样的氛围中保持一种克制和冷静,努力挖掘一些被常识遗忘的绿色生机。这就是诗人所给我们展现出来的诗歌的主旨和意义。格奥尔格是一位唯美主义诗人,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贯穿了对于美的追求这一理念,让诗歌到处洋溢着美的特质。
格奥尔格的诗多数为短诗,句子简短。比如此首诗作由三节组成,每节四行,且句子都比较简短。在语词运用上诗人讲究遣词造句,追求结构整齐和谐,节奏韵律跌宕起伏,阅读起来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特征与当时正在崛起的、以颠覆传统诗歌模式为能事的某些现代主义流派的诗学旨趣截然相反。对于格奥尔格的诗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凡是想要对于共建语言大厦有所作为的人,都无法绕开斯特凡·格奥尔格,纵然是那些刻意不同于他的人……在当代德语诗人中,我对S。格奥尔格精炼的形象的钦敬,超过了任何其他。”
(李 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