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在异乡客地
我感到十分苦闷;
一切都令人厌倦,
一切都触目凄凉,
我已经没有爱人。
爱人不在了,
我真不想看见这世界;
过去所有的一切
都已经消失,
现在我已经后悔不迭。
在就近的树林里
我只能感到忧伤,
所有的树木,
所有的叶子,
都能引起我对爱人的怀想。
仿佛我的爱人
仍旧和我一起坐在那里,
我想得出了神:
经常去答应
我自己发出的声音。
爱人不在了!
唉,我要去把他找寻;
不管他躲在何处,
不管他在何处藏身,
我的心能把道路指引。
唉!在异乡客地
我感到十分苦闷。
我流着眼泪,
泪水流个不停,
我从中得到了安宁。
(张草纫译)
【赏析】
涅列金斯基-梅列茨基的抒情诗《唉!在异乡客地》作于18世纪末,具有典型的卡拉姆津的感伤主义风格,诗中充满了感伤的情绪。
如同《我走到一条小河边》一诗一样,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也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在诗歌的开头,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直抒胸臆,将自己内心的苦闷不加隐藏地宣泄出来:“一切都令人厌倦,/一切都触目凄凉,/我已经没有爱人。”开头数行,将感伤主义诗歌中惯常表现的描写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主题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
抒情主人公接着借用树林等自然场景,来烘托自身的凄凉处境。曾经充满欢声笑语,见证他们幸福爱情的树林,现在却只能任由令人忧伤的树叶瑟瑟抖动,引发对恋人的凄楚的“怀想”。
诗的最后,身处异乡的抒情主人公以泪洗面的形象更是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的同情之心。
涅列金斯基-梅列茨基出生在一个大贵族家庭,也曾经在沙皇政府部门担任过要职,他是在退职之后开始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并与德米特里耶夫、卡拉姆津等感伤主义作家频繁接触,颇为亲近。他的创作受到普希金等著名作家的高度赞赏,巴丘什科夫将涅列金斯基-梅列茨基视为“我们时代的阿那克里翁和舍里埃”。
涅列金斯基-梅列茨基的诗歌直接汲取民间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该诗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女子,究竟是对地方民歌的改造,还是他本人与普列谢耶娃一段悲剧恋情的艺术再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是,抒情主人公尽管身处逆境,仍然怀着希望,并没有被忧伤所战胜,她坚信自己的美好善良的心灵能引导她的恋人重新回到身边,她甚至在苦闷和眼泪中感到了宽慰与安宁。这也许是19世纪以后的普希金等诗人的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明朗的忧伤”的一个渊源吧。
(吴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