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啊,你用光辉的斧头……·埃雷拉》读后感|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旭日啊,你用光辉的斧头

将那紫红色的高高的天空执掌,

你可曾发现什么大地上的优美之物

宛似我那平静的幸运之光?

温馨、柔和、可爱的微风,

用你清爽的飞翔将我们奉承;

当我的光明蒙上了纱幔

你可曾将她美丽的发辫梳拢?

月亮,夜的荣幸,游动

与固定光源的杰出首领,

你可曾认为那是两颗星星?

纯洁的太阳,微风,月亮,金色的火焰,

你们可听见我从未有过的悲伤?

可见过比我的呻吟更令人反感的光芒?

(赵振江译)

【赏析】

费尔南多·德·埃雷拉是西班牙中期人文主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西班牙歌的革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创作大都富有新意,尤其将十四行诗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从而影响了贡戈拉等后来的诗人。

他的这首十四行诗,一开始便以“紫红色”的天空给全诗罩上了绚丽的色彩。然后在这绚丽之下,闪烁出此诗的诗眼“我”的“光”。如何理解这所谓的“我”的“光”呢?理解它怎样地由幸运,转而蒙上纱幔,最后变为令人反感。

第一节,从旭日、高空到大地,从光辉到优美与平静,营造了诗歌明朗而温馨的氛围。此中,也读到了诗人正沉醉在自己的某种温暖的情怀中,体味着其中的美丽。还会是什么东西呢?其实读者也不难猜想到。接着,微风宛如一个温丽可人的少女的气息,轻拂过来,“将我们奉承”,将诗人和“她”奉承,将一对可能的恋人奉承。然而“当我的光明蒙上了纱幔”,当感觉到对方浓浓的爱意逐渐淡却,或者爱的希望变得渺茫,诗人却还在怀念她美丽的发辫,怀念曾经的温馨。于是在第三节,诗人又向月亮发问,以再次缅怀那一段铭心的爱情体验,以及对永恒的一种渴望。

然而,在最后一节,诗人直抒胸臆,倾吐心中无限伤悲,一种爱而不能的失落,或者是对自己无法走出爱的阴影而沉湎于过去的否定。而这种倾吐,又是在纯洁的太阳、微风与月亮,还有火焰的金色之下所发出的,与其说它们的明亮强烈地对照出了所郁所悲,还不如说这光亮的过于盛大反而淡褪了郁悲的色彩,所以不管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悲伤”,此诗还是明丽的,温暖的。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旭日”、“微风”、“月亮”、“火焰”等自然意象中,但侧重的不是它们实质性的那种浑然一体的交融,而只是通过发问的形式将其串连起来。诗中对旭日、微风等作细致繁缛地浓墨涂抹,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并没有多少具体的联系,倒是以这种夺人耳目之势压倒了感伤情愫,从而形成了诗歌端庄典雅的风格和华艳绚丽的色调。这就充分体现了塞维利亚派诗歌雕琢辞藻、注重形式的特点。

(蔡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