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贝克特(1906— )的成名作和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出两幕剧,荒野黄昏路傍,只有一棵枯树,两个衣衫破烂、浑身发臭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俩在等待戈多时,无事可做,便讲一些颠三倒四的话,做一些不太雅观的动作。他们见奴隶主波卓赶着他的奴隶“幸运儿”到市场去卖,就向波卓讨了一块吃剩的骨头。后来,一个男孩来对他们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一幕到此结束。第二幕,是次日晚,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仍在原地等待戈多。他们闲得无聊,一会唱歌,一会瞌睡。已成为瞎子的波卓和已是气息奄奄的“幸运儿”又来了。他们四人挤在一堆,爬来滚去,互相打骂。波卓和“幸运儿”走后,那个男孩又来通知他俩,说戈多今晚不来啦!他们很失望,便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腿,用裤带上吊,但裤带被拉断了。他们商定明天再来等戈多,如果戈多仍不来,再上吊自杀;如果戈多来了,“咱们就得救了”。
对戈多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于是,始终没有出场的戈多,便在剧中居于重要地位。按作者的精心构思:舞台上出现的荒凉、肮脏、丑陋等情景,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种混乱、荒谬的世界里的人们,完全被一种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对这种现实,既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更找不到出路,只能在惶恐中怀着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希望又“迟迟不来,苦死等的人”。由此可见,戈多不是什么具体的人,只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望。剧中的两个流浪汉,也不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社会的人,而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人,是“人类”命运的体现者。他们的等待,意味着“人生就是一种等待”。这种既怀有希望,又没有希望;既难活下去,又想活下去的矛盾痛苦心理,便是战后西方人们精神危机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剧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剧本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结构,采用反复再现的手法组织情节。剧中除人物的语言、动作经常重复之外,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翻版,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这种重复的展现剧情,加深了对观众情绪的刺激,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剧中直喻手法的运用,又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空荡荡的舞台上,仅有一棵枯树,用以显示一派荒凉的世界。其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又都是荒诞化、非理性化的,表现了一幅悲戚恐怖的人生画面。这样的舞台形象,鲜明地揭示了“人类”痛苦、绝望的生存现状,以及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现状的热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