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的长诗。是诗人两次游历欧洲的诗体记录。基本内容写贵族青年哈洛尔德厌倦了上流社会庸俗的享乐生活,到国外旅行的见闻和感慨。共4章。第一章写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见闻,着重描写葡萄牙人民深受奴役的处境,对西班牙女游击战士奥古斯丁娜作了生动的描绘,热情歌颂西班牙反侵略的斗争。第二章是在希腊等地的游历,缅怀希腊伟大的过去,同情遭受异族侵略的现在,对他们祈求外援以获独立的愿望予以批评。第三章写在比利时、瑞士的观感,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圣同盟开历史倒车;追忆在美丽的日内瓦湖畔居住过的伏尔泰、卢梭,表达敬仰之情。第四章写意大利游历的印象,对奥地利宰割下的意大利寄予深切的同情,号召意大利人民起义斗争、争取独立自由。长诗通过游历的线索,展示了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生活。反对侵略暴政、向往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贯穿全诗的中心主题。
哈洛尔德是长诗的游历主人公。他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对现实社会不满,痛恨冷酷的“文明”和腐朽的习俗;不愿向统治者献媚,也不愿与人民为伍;渴望自由,但仅仅是逃避现实、浪迹异乡。他性格中有着忧郁孤独的个人主义和悲观情绪。这种性格既有拜伦自传的成分,又是时代忧郁症的体现,具有典型性。长诗中还有个抒情主人公形象,他是一位眼光锐利的观察家和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家,对所见所闻的一切都作一番热情激昂的评论,态度明朗、爱憎分明。抒情主人公的特征表现了诗人思想积极的一面。
长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一泻千里的笔力、纵横驰骋的想象、浓郁的抒情色彩、强烈的主观意识、对大自然风光的描绘。诗作采用内外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的结构,哈洛尔德的游历只在外表上起联系情节的作用,抒情主人公对所见所闻的评论、抒情构成长诗内在的发展线索。诗人强调的是对事物的感受,忧伤悲痛、欢乐欣然、愤怒斥责、号召呐喊,以各种激越的情思代替外在情节的进展,主观抒情占据重要地位,外在情节退居其次。长诗中的对比鲜明突出,理想和现实对比、昔日的光荣和今日的屈辱对比、侵略者的残暴和被侵略者的痛苦对比,绮丽的自然景色和混乱的社会生活对比、沉湎享乐的统治者和英勇抗击敌人的人民对比,增加情感强度,突出事物特征。长诗的语言简洁流畅、丰富有力,大量用典,用得恰当自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