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传奇》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中风格独具的言情故事诗,分前后两个部分,由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写成,表现了两种不同的阶级倾向。人们常说的《玫瑰传奇》,通常指的是故事诗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写于13世纪20年代,长4000余行,出自于教士吉约姆·德·洛利斯之手,表达的是他个人田园诗般的爱情追求。他以“情人”自许,把“玫瑰”比作心中的少女,把“情人”对“玫瑰”的追求比喻为自己对少女的爱情,整个故事假托在梦幻之中。吉约姆的故事诗没写完就去世了,巴黎有产者让·克洛比奈尔继续写下去,在13世纪60年代便产生了长达17000余行的续作。第二部分的中心内容是:“情人”经过了种种磨难,作出了种种努力,调动了一切力量,包括用“金钱”、“财富”去博取欢心,直到解放“玫瑰”的战斗获得最后胜利,“情人”终于摘取了“玫瑰”。
吉约姆的开篇之作,宣扬的是一种虚伪的贵族阶级的典雅爱情,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其思想内容不过是对日渐没落的贵族阶级矫柔造作的爱情作品的沿袭。克洛比奈尔的续作扩大了爱情婚姻的表现范围,引进了买卖婚姻这一社会现实,用拟人的手法,出色地塑造了根本对立的“自然”和“伪善”两个形象,抨击了教会势力和贵族阶级,广泛表达了当时市民阶级的社会政治观点。“爱情”率众解放“玫瑰”,“伪善”要求加入战斗,“爱情”要它先作忏悔。“伪善”的“坦白词”,把教会的虚伪和狠毒披露得淋漓尽致。“自然”主持正义,以解放“玫瑰”的事业为己任,它的“演说词”不仅痛斥了教会人物,而且还嘲讽了自命高贵的封建贵族阶级,提出了以人们实际表现出的品质作为区分贵贱的标准:“若无优良道德品质,门第高贵分文不值。”闪烁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玫瑰传奇》在艺术上的独到成功之处,是隐喻手法的运用。诗人让“美貌”、“坦率”、“自然”、“慷慨”和“爱情”为伍,去战胜“丑恶”、 “坏嘴”、“虚伪”和“吝啬”等结成的反“爱情”同盟,爱憎溢于言表,善恶泾渭分明。“爱情”和“虚伪”之间的对话,“自然”与司祭之间的长谈,开创了法国文学运用拟人化手法的先河,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