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尔·萨沃维奇》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李帕托夫(1927—1979)的长篇小说。青年人伊戈尔·萨沃维奇·戈利佐夫生长在特权阶层的家庭里,从小备受宠爱,养尊处优。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为当时担任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后晋升为州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女婿。不到30岁便当上某木材流送公司副总工程师,还得到公司经理的许诺,将接替他父亲的总工程师的职务。他的工作由其父越俎代庖;凭借家庭的地位权势,他周围自有一些人从各方面奉承拍马;他享有各种特权,寻欢作乐,精神空虚,患“内源性忧郁症”,正当年富力强之时,已觉得自己无异于一个悲哀、疲倦的老人。一次,他酒醉后斗殴,暴露了他参与在儿童游戏场非法修建车库的事,受到州委第一书记的严厉批评。父亲由于深受刺激死于非命,岳父因与修车库事件有牵连而受到严厉处分。这时,戈利佐夫有所醒悟,要跟周围环境一刀两断,摒弃车库、汽车以及副总工程师职位,重新开始生活。
戈利佐夫是一个“新的社会典型”。作者对他所过的寄生生活以及空虚的精神世界的揭露是颇为严厉的,但对他的遭遇又很同情。他小时候曾是一个机灵聪明的孩子,大学毕业时还想干些事。后来,他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他总是摆脱不了家庭、环境的制约,以致越陷越深,成为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牺牲品。这就揭示出主人公蜕化过程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作者把社会上出现戈利佐夫这一现象归结为一种“幼稚病”、“社会消极症”,揭示出小说的中心思想,指出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是旨在对“幼稚病”、“社会消极症”作斗争,向在生活中只是获得而不做任何贡献的人作斗争,向生活中享有特权的人们进行战斗。
小说的情节曲折紧张,不仅写主人公的现在,而且写他的过去,并把二者糅合起来;但结构还嫌松散。由于作品触及社会现实的迫切问题,所以发表后引起广泛的反响。有的评论把它视为“生活的教科书”,是一幅“大胆的生活画面”;有的评论者则批评“小说的描写大部分局限在与广阔的世界绝缘的环境中”,指出“现实生活中是否有‘戈利佐夫’性格?我们在小说中得不到对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