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森三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英诺森三世(Innocent Ⅲ,1160—1216),中世纪罗马教皇,1198—1216年在位,出生在罗马,世俗名洛旦里(Lotario)。其父是意大利特拉西蒙伯爵。洛旦里学生时代先在巴黎攻读神学,后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攻读法学。从1185年起,在罗马教廷供职。他的叔叔、教皇克莱门特三世在1190年把他晋升为枢机助祭。在家族世仇凯莱斯丁三世任教皇时他失势了;只好闭门写作。他的著作《论人的贫苦条件》曾广为流传,该书在十五一十六世纪再版了47次。1198年1月8日,他当选为教皇,此时他还不到38岁。在其后的18年间他把教皇的权势推到了最高峰,成为继格利哥里七世以后中世纪教会史上最善于玩弄权术的野心家,和十三世纪初叶欧洲政治史上的中心人物,他自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一个遵照麦基洗德的等次的永世大祭司”。

英诺森三世之所以能在提高教会威信和权力方面比他所有的前任所取得的成就都大,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处于封建分裂时代的欧洲,许多国家的中央政权都软弱无力。而经过克吕尼改革的罗马教会到十二、十三世纪,已发展成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它拥有强固的各级教会组织和人数众多的僧侣,它控制西欧、中欧的法庭,垄断教育、文化和一切舆论机构。每一个居民都是教徒,从摇蓝到坟墓,一生都逃脱不出教会的罗网。

英诺森三世正是依靠强大的教会组织和当时人民群众的宗教感情,利用当时的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制服封建君王,称霸于西欧和中欧。

在与世俗君王的斗争中,英诺森三世不仅取得了反对中央集权的世俗地方封建主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各国教会封建主的支持,其中尤以西多修道院派的支持最为突出。该派自1098年在法国西多地方兴起后,到英诺森三世时其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创立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克吕尼修道院派后期的富裕奢侈。西多修道院派在建立初期严守本笃会会规,强调开荒,而且从事手工业、商业贸易,后来还发展抵押和放款业务,成为中世纪银行最早的创办者之一。修道院上层为保卫它日益增多的领地财产,把修道院建筑成庞大的封建城堡,成为军事封建主。他们以罗马教皇为靠山,反对由国王或主教委派修道院长,力图摆脱地方主教和世俗贵族的控制,因此,极力抬高罗马教皇的地位。

教皇的政治势力还由于意大利商人的支持而加强。西欧工商业城市出现后,教皇向欧洲征收的各种赋税,包括英诺森三世创立的“十字军税”,由意大利商人设在外国的银行齐汇集罗马,教皇的财政金融势力就这样与意大利城市商人的利益暂时一致。于是,在工商业城市的支持下,教皇更理直气壮地向皇权进行一系列的挑战。

英诺森三世上台以后,进一步发动欧洲各国教会法学家制造教皇权力至上、世俗权力来自教皇的舆论。当时,代表城市贵族的法学家在与教皇的斗争中,提出了“两剑论”,根据这种理论,神权和政权这两把剑都是上帝创立的,分别授与教皇和君王,所以教皇不比君王优越,废黜君王必须取得贵族同意,而无须经过教皇的批准。英诺森三世便提出“太阳和月亮的理论”与之对抗,他指出:“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借得了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了权力”。1209年,他发布了一道“可敬的”通谕,再次强调教皇的“无上神权”。他认为,王公们选举皇帝的权利是教皇赋予的,因此,最后审定当选的皇帝是否合适,则是教皇的职责和权力,如果教皇不满意皇帝人选,则应另行选举,如果封建王公拒绝另选,教皇可把皇位直接授予别人。此外,英诺森三世把原先称教皇为“彼得的继承人”的说法推进一步,宣称:基督是世界之主,而教皇是基督的代表,因此一切宗教和世俗的权力,都属于教皇,教皇也就成了“万王之王”。教皇的这一套说法,为他本人以及以后一百年间教廷骑在西欧、中欧世俗国家头上作威作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巩固教廷的权势,英诺森三世还修订了教会法规。这些教会法规被德国中世纪吟游诗人符格勒外德斥责为“从地狱里来的最黑暗的一部书。”

英诺森三世不只是停留在“教权至上论”上,而且千方百计地把它付之于实践。他利用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对异族侵略者的仇恨心理,掀起了一个驱逐德国势力的运动。德国皇帝亨利六世(巴巴罗萨之子)把意大利安科纳和罗马涅两地封给了手下一名司法官,英诺森三世认为这两个地盘是教皇的领地,派遣两名枢机主教向这位司法官索回,但遭到了拒绝。教皇大怒,绝罚这名司法官,并调动大军进攻,在两地居民协助下赶跑了德国统治者。拉温那、斯保莱托、阿西西等地居民也相继起来推翻德国总督的统治,归于教皇属下。意大利本土上的托斯卡纳联邦也赶忙臣服于教皇。

这种驱逐德国势力的运动也波及到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德国皇帝亨利六世曾封其幼子腓特烈二世为西西里王。亨利六世死时,腓特烈二世年仅四岁。在诺曼人重兵威胁下,西西里人民要求独立自主,反抗外敌入侵。英诺森三世趁西西里太后君斯坦丝请求其保护腓特烈王位之机,成为西西里王的冲龄监护人,这样他就掌握了西西里的政教实权,并在王国内扩充教皇的采邑。

英诺森三世还借德国皇帝亨利六世于1197年逝世之机插手德国皇位之争。他先派钦使去会见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力,表示承认他为皇帝,但以归还德国占领的教皇领地为条件。1209年,布伦斯威克的威尔夫家族的奥托为了夺取皇位,抢先允诺教皇的各种条件,即承认教皇领有不久前从德国人手中夺回斯保莱托、安科纳等领土,支持教皇对西西里的统治等。英诺森三世便请他前来罗马,为他加冕。1209年10月,奥托登位,不久,便自食其言,派兵侵占教皇领地。英诺森三世大怒,宣布绝罚奥托,并唆使法国国王腓力·奥古斯都进攻奥托。1211年,教皇伙同法王和德国王公召开会议,废黜奥托,另选受教皇监护的腓特烈二世为德国皇帝。后者除了承诺教皇上述条件外,还宣誓不把西西里统一在帝国内。这样,既保持了教皇对西西里的统治,又使教皇达到控制德意志皇帝的目的。

英诺森三世也成功地把英国变成他的附庸。1205年,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去世,英诺森三世拒绝英国神职人员和英王提出的人选,改派在教皇手下工作多年的英格兰神甫兰顿赴任。英国无地王约翰(1199—1216在位)拒绝接受,并以禁止兰顿入境、驱逐一些效忠教皇的修士、没收修道院财产等办法回击教皇。1212年,英诺森三世宣布对英王约翰施行绝罚,继而废黜其王位,同时利用英法两国王室间旧有的领土争执,驱使法王腓力二世率领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对英构成威胁。英王约翰无奈,只好接受兰顿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恢复教会财产,赔偿教会损失,最后甚至把英国献给教皇,以教皇侍臣自称,交年贡1,000英镑。这样,约翰才得以在1214年6月20日复位。但在第二年,一些封建贵族因不满英王增加额外税收、没收附庸土地、对法战争的失利,以及对教皇的屈服,联合一部分神职人员、骑士和城市市民反对国王,强迫约翰在他们拟订的“大宪章”上署印。当教皇闻知后,立即加以阻止,并宣布“大宪章”无效。

尽管在对英国的斗争中,法王腓力二世为罗马教廷效了劳,英诺森三世还是想方设法制服他。原先,腓力二世离弃原配的离婚案始终未得教廷批准,为此法王与教廷对抗了十二年。英诺森三世借机召开宗教会议,对腓力二世进行绝罚,把法国罚为禁区,即停止法国境内的神权、不许举行任何宗教仪式,用以挑起法国人民对国王的不满。教皇的这些惩处在法国境内引起巨大反响;主教们纷纷离境,封建主们举戈反抗国王,连国王身边的一些卫士也逃走。腓力二世见势不好,也只好服从教廷判决,承认神权至上的理论。

此外,英诺森三世还通过各种办法,使阿拉贡、匈牙利、保加利亚、瑞典、挪威等国服从教皇的权威,甚至东方的亚美尼亚也是教皇的属地。这样,英诺森三世成了西欧、中欧的最高统治者,无怪乎当时有人这样说:教皇不是在继承圣彼得的衣钵,而是在承袭君士坦丁大帝的余威。

英诺森三世还借助于十字军东征,来建立其对世界的神权统治。

掠夺东方的财富,一直是西欧封建主的欲望。法、德封建贵族都早有侵略拜占庭帝国的野心;承担运送十字军的威尼斯商船队也因商业上的矛盾与拜占庭积怨甚深。英诺森三世利用这些,在“收复圣地”的口号下,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千方百计地把十字军进攻的矛头指向拜占庭。

1198年英诺森三世一上台,就发表通谕,号召一切信徒为保卫圣地而出征。他命令各国神职人员献出自己财产和收入的四分之一支援东征。他本人也假惺惺地献出自己财产的十分之一,甚至私人出资装备了一只低层帆桨船,去帮助东方的“基督教兄弟”;另一方面,他却通谕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修三世,要他为十字军提供人力、物力,要他把君士坦丁堡教会归并罗马教廷,并且暗示:如果拒绝这些要求,西方可能要对拜占庭采取行动。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队伍于1202年春汇集于威尼斯,拟定前往埃及。但威尼斯改变了它的行军方向,威尼斯总督提出十字军欠付兵员的运输费,要他们协助威尼斯攻打商业劲敌——萨拉城(位于亚得利亚海东海岸,现南斯拉夫境内)。当年秋天,萨拉城被攻陷,城内财富被抢劫一空。

在洗劫萨拉城以后,十字军和威尼斯趁拜占廷帝国发生内乱被废皇帝请求帮助复位的机会,于1204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十字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许多古迹化为灰烬,大量艺术珍品和金银财宝被劫运西方。英诺森三世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说成是“上帝的奇迹”,是拜占庭教会背叛罗马教廷所受的惩罚。教皇还写信给十字军首领,“希望赖诸位的努力,使君士坦丁堡教会恢复对教廷忠实的尊敬。”同年5月,十字军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建立臣属教皇的“拉丁帝国”。英诺森三世号召全体基督徒保卫这个帝国,要求“通过拉丁皇帝的统治,使希腊帝国臣属圣座。”英诺森三世不断派遣特使到拉丁帝国,强迫希腊正教徒皈依罗马教会。当时便有不少人指责教皇这些做法。

此后,英诺森三世还纵容组织儿童十字军,使几万儿童或葬身鱼腹之中,或饿死于途中。

罗马教廷的封建神权统治激起了农民、市民的反抗,以异端形式出现的群众运动自十世纪以来在西欧迅速发展。英诺森三世上台不久,就写信给欧洲的主教们:“精神的刀剑已无济于事,必须使用真实的刀剑。”并对异端裁判官说:“得罪天主,比得罪君王的罪更重。”他开创把异端者处以火焚死刑、用十字军镇压异端的先例。

1206年,英诺森三世利用法国北部骑士的掠夺法国南部的欲望,组成了一支讨伐法国南方阿尔比异端的十字军,宣布十字军成员可不受国家法律的约束,他们过去和将来所犯的一切罪皆能赦免,所欠债务亦可免付利息。十字军攻陷土鲁斯地区的比塞埃城时,觉得无法分辨谁是异端分子,随军教皇特使狂吠:“统统杀光,让天主去分辨谁是他们的子民。”结果,城内两万居民,包括天主教徒在内,无一幸免,整个城市被烧毁。

英诺森三世不仅血腥地镇压异端,还在1209年、1215年两次查禁一切违反正统教条的书籍,批准成立了两个天主教会修会——圣芳济会和多明我会,作为镇压异端的机动部队。在1215年他召开了中世纪规模最大的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重申了教义信条,规定了异端审判的各种残酷刑罚,再次动员教会内和世俗统治者一致反对异端。这次会议加强了教皇统治的中央集权制,提高了教会管理功效。

1216年6月16日正当他在积极筹备新的十字军东征时,在佩鲁贾突然得暴病死去,据说是死于疟疾。这位喧嚣一时的人物消失后,罗马教廷也开始失去它的“黄金时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