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失意隐居散淡诗人的婉而多讽与淡泊韵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晚唐诗坛多失意隐居的散淡诗人,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具有兼济天下的批判现实精神,写了不少讽喻诗;但又有归隐江湖的行为,形成独善其身的隐逸诗风。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是这群诗人里的佼佼者。他们婉而多讽的诗歌创作在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等方面有贡献,又在艺术上追求淡泊韵致之美,提倡“韵外之致”和“味外之味”。

皮日休(834?—883?),初字逸少,后改字袭美,又号“醉吟先生”、“鹿门子”等。他出身寒微,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比较清苦,还参加过一些农业生产劳动。他曾遁入襄阳鹿门山中隐居读书五年之久,写下了六十篇抨击朝政、针砭时弊的《鹿门隐书》。咸通六年(865),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次年落第后退归寿州(今安徽寿县),编订了自己的诗文集《皮子文薮》。后来他再度应试,以榜末及第,但并没有因此获得官职。咸通十年(869),他被苏州刺史崔璞聘为州军事判官,到任后常与陆龟蒙交游唱和。大约在乾符五年(878)左右,他参加了黄巢农民起义军,两年后黄巢入长安建号称帝,命他为翰林学士。他是我国古代著名诗文作家中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人,大约死于中和三年(883)黄巢兵败退出长安之时。

皮日休的诗歌创作受白居易的影响很大,继承了新乐府的写实手法和讽喻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他在《正乐府十篇》里的《橡媪叹》一诗中说: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通过对老农妇拾橡子充饥的描写,揭露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鞭挞巧取豪夺的狡吏贪官,反映农民大起义前夕极端黑暗的晚唐社会状况。其《贪官怨》这样指斥贪官:“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对统治者的批判是很深刻的。但皮日休诗歌的绝大部分是与陆龟蒙的唱和之作,多达六百余首,常常是一篇相投,动辄应酬千数百言,虽说诗才富赡,也只能是掉书袋、发议论,缺乏真情实感和深刻的思想,也缺乏生动鲜明的形象。

继承元白新乐府写实批判精神的晚唐诗人,还有聂夷中(约837-884)、杜荀鹤(846—907)、罗隐(833—909)等,他们忧时悯民,用诗歌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刺世嫉邪的思想感情。如聂夷中的《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将关心民生疾苦与忧念时事结合起来,传达被压迫民众的悲惨呼声,语言质朴浅近,务求明白自然。杜荀鹤的七律《山中寡妇》也是如此,诗云: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从元、白以来直至皮日休、聂夷中,其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大都采用乐府古诗的形式,而杜荀鹤却使用近体律绝的形式,把复杂的内容凝缩到短小的篇幅之中,浅近直白而又流畅合律。他的七绝《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相当深刻和尖锐。

罗隐的诗歌也以近体为主,其中有不少批判现实的作品,但他不是像皮日休等人那样以具体事件为描写对象,而是多采用托物讽喻的手法。如《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数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此诗借物写人,具有“婉而多讽”的特点。

陆龟蒙(?—约881),字鲁望,又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等,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个败落的旧家子弟,祖上做过大官,也曾应进士考试,落第后往从湖州刺史张搏游,为其幕僚,后来隐居松江甫里。他性情耿介孤高,隐居后不与流俗交往,只是闭门品茶饮酒和读书著述,朝廷曾以高士征召,但他坚辞不就。后人把他与春秋时的范蠡、西晋时的张翰并列,誉为吴中“千古三高”,建祠塑像,顶礼膜拜。

陆龟蒙虽然失意隐居,却以富有正义感和战斗性的文笔,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优秀诗文。其《村夜二篇》、《杂讽九首》、《刈获》等作品,反映当时劳动人民受压迫的苦难生活,抨击社会上各种不合理的腐朽现象。但他的诗里唱和之作较多,他与皮日休、罗隐、吴融等人为友,互相推许,经常往来酬唱,于诗中说理论事、调笑谐谑,近乎文字游戏。

陆龟蒙唱和诗的艺术成就并不高,他较成功的作品是那些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写隐逸情调的绝句。如: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怀宛陵旧游》)

半波风雨半波晴,渔曲飘秋野调清。各样莲船逗村去,笠檐蓑袂有残声。(《晚渡》)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春。(《丁香》)

细浆轻船卖石归,酒痕狼藉遍苔衣。攻车战舰繁如织,不肯回头问是非。(《太湖叟》)

这些作品反映了陆龟蒙以江湖散人自居的清高心态,饶有淡泊自处的隐逸风神。他在《江湖散人歌并传》中说:“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民。束于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耻,乃从而称之。”他在歌中自谓:“江湖散人天骨奇,短发搔来蓬半垂。手提孤篁曳寒茧,口诵太古沧浪词。”在他不经意的散淡之作里,具有一种淡泊情思和淡泊韵致,形成江湖隐逸风特有的格调。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人。他是咸通十年(869)进士,为殿中侍御史,迁礼部员外郎,后官至中书舍人、知制诰。光启三年(887),他因不堪世乱,归隐中条山王官谷,朝廷多次征召皆不赴。昭宗迁洛后强征他入朝,不久即以“野耄”求归,重返王官谷。朱温代唐后,他郁悒而终。

由于生当乱世,司空图遁世隐居的消极思想比较重,其《乱后三首》云:“流芳能几日,惆怅又闻蝉。行在多新贵,幽栖独长年。”为排忧解闷,他把精力都用在作诗和赏诗上。他在《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其六中说:“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他的诗歌创作以山林遣兴、闲吟自适为主,如《重阳阻雨》:“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再如《王官二首》其一:“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总是此中皆有恨,更堪微雨半遮山。”在避世闲情中含悲凉之意,诗境冷清淡寂。

司空图主要以提倡诗味理论著名,提出“象外之象”说,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他在《与极浦书》中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认为诗歌创作应具有“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诗中具体鲜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个“象”则指这种诗歌形象画面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指出:

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所谓“辨味”就是要能分辨出诗里的情趣韵味,认为有韵味的诗歌方可称之为“醇美”或“全美”。他说:“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这里说的“味外之旨”也就是“味外之味”或“韵外之致”,是诗歌意境美的重要审美特征。对意在言外之诗味的强调,蕴含着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思想,透露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情趣将由唐音向宋调演变的消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