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抟《归隐》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归  隐

陈 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陈抟(tuán)(906—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中,应进士举,不第,作此诗,乃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二十余年,后又隐居华山云台观。后周时曾被征入京师,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初也曾两次至京师,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写诗六百余首,多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十六首又一句。

首联写对往事的回顾。起句写作者曾用十年时间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进。应当说这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在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生活道路。但是此路走不通,迫使他们作其他选择。次句写隐居山林的生活频频进入诗人的梦境。这表明仕进与隐居两种生活方式何去何从,在他的心中处于矛盾状态,当参加科举考试一再失败后,隐居山林的念头逐渐占了上风。

颔联写对仕进的缺陷作了理性思考。三句写担任高官虽然荣耀,但是没有平民那么清闲、轻松,想睡到何时就睡到何时。“紫绶”,紫色的丝织绶带,用以系印纽或佩玉。古代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官阶的高低,只有官阶高的人才能用紫色。四句写权贵们虽然富裕,但是矛盾重重,心理负担很重,还不如过清贫的生活心安理得。“朱门”,豪门贵族常将大门油漆成朱红色,这里用朱门代称豪门贵族。当然这两句诗采用了互文的方法,其意思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颈联写作者当时的处境。五句写作者胸怀大志,希望在战乱中辅佐处于危难中的君主,参加科举考试失败,这一理想当然也就难以实现。“剑戟”,古代两种常用的兵器,这里借指战争。四句写自己借酒浇愁,而有人喝酒却是为了寻欢作乐,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艺人们的表演,所以诗人喝醉了还要受到笙歌的喧扰,令人烦闷不堪。“笙”,一种簧管乐器。笙歌在这里泛指歌舞等文娱演出活动。“聒”,喧扰。

尾联表示重新归隐。如次句所说,他在出山之前,就曾经在山林中隐居过,在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他又要重新回到原来隐居的地方隐居。末句表明此时的他隐居思想占了上风,所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充分肯定了隐居生活的美好。

陈抟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这首诗真实地谈了他归隐的原因:他自视很高,并且怀有“扶危主”的雄心壮志,但是参加科举考试一再失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归隐的道路。而他归隐的目的,还是为了重新回到现实。他被神化,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不是因为他看破红尘,逃避现实,恰恰相反,是因为他始终关心政治,与帝王发生过密切关系。宋朱熹编《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十中的一段话颇有参考价值:“太宗即位,再召之,留阙下数月,延入宫中与语,遣中使送至中书。宰相宋琪等问曰:‘先生得元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人乎?’曰:‘练养之道,皆所不知,然正使白日升天,何益于治?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洞达古今治乱之旨,诚有道仁圣之主,正是君臣合德以治天下之时,勤行修炼,无以加此。’琪等表上其言,上喜甚。”可见他受到宋太宗的青睐,不是靠装神弄鬼,而是靠吹牛拍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