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解读古诗诗意、作者思想感情?

作者:孟浩然 栏目:孟浩然诗集 2020-05-06 15:45:31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②。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③。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①辛大:不详。有人怀疑即孟浩然另一首诗《西山寻辛谔》中的辛谔。

②轩:窗。闲敞:安静宽敞的地方。

③知音:指辛大。

赏析

这是代表孟浩然诗歌风格和创作成就的一首名作。辛大是不止一次出现在孟浩然诗中的同乡好朋友,叫辛谔,隐居在西山。诗是作者夏夜在南亭纳凉时突然思念辛大而作。“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作品从日月的更替、暮色的降临开始写起,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首开篇也是写日落月升:“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孟浩然就像是把陶渊明诗的山、河与日、月重新组合了一下,大致意思一样,但两首诗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一样。陶诗是较客观地写太阳月亮的西落东升,孟诗用了两个虚词“忽”与“渐”,既是对日落月升这两种自然现象带有主观感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暗含着炎炎白日终于过去,接下来可静享受夏夜清凉的欣喜之情。“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从上两句的写景转到作者自身,写夏夜纳凉之意。古人在公众场合总是束发带冠的,散发则是表示闲居时不拘小节的潇洒与自由,这种描写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质朴真实的生活,表现了真正贴近现实的自由自在的闲居。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作者闲卧时感受到的夏夜的味道。由“开轩”即打开窗户这一个动作,作者的关注点从亭内转到亭子外面,描写了周围的荷花与竹子,这两种植物充满了夏天清凉的感觉;不过作者并不是静止地描写,而是写了夏夜凉爽的风送来的荷花的香气,和竹子上的露珠滴落在池塘中的声音。这就非常巧妙了。它用“香气”和“清响”表现出亭子周围荷、竹摇曳的宜人景致,这既是作者的独特诗思,同时也是符合常情的,因为在乡野没有灯光的夜色中,视觉是要让位于嗅觉和听觉的。另外这也是一种以动写静:荷花的香气是淡淡的,竹露滴在水面的声音更是细微的,如果作者不是以一种闲静的心态处在一个静谧的环境当中,这些其实都是难以察觉的。因为心静,所以感受到了荷花的香气和竹露的清响,反过来又因为明月当空、风送荷香、竹露清响,作者感受到远离尘世纷扰的隐逸之趣,所以忍不住想要抚琴一曲了。“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欲取鸣琴弹”在情绪上是接续了前面的诗句,而“恨无知音赏”以对上句的转折表达了怀念辛大的意思。这里的弹琴和知音,很明显是用了伯牙子期的典故。这一典故用得不露痕迹,意思和情绪都很连贯,同时又很巧妙地用了伯牙子期来比喻自己和辛大。当然,如果联系孟浩然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两句诗有着表达友情以外的更多关于人生、关于士不遇的慨叹。孟浩然是一个隐士,但其实他是并不甘愿隐居的。身处盛唐,谁不想大展鸿图、做一番事业呢?不过现实总是没那么如人意的。在盛世也一样。“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上一联感慨没有知音听琴,到了这里明确地表达为对辛大的思念之情,以致于作者只好到梦中去与友人相会了。作者以闲静的心境出场,而结束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中。

在体式上,这是一首五古,也正是孟浩然诗歌中最具特色、成就最大的诗歌体式。在近体诗发展已日益成熟的盛唐,孟浩然却独以汉魏六朝时期最流行的五古体式而著称,这与他所崇尚的诗歌传统和艺术风格有密切关系。在这些诗歌传统中,陶渊明对孟浩然影响最大。孟浩然的诗尤其是五古往往自然浑成,而又平淡有味。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没有雕琢刻画的痕迹,体现出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的特点。这也正是陶渊明诗的显著特点。我们知道,陶渊明被视为是历代平淡诗歌之祖,孟浩然的诗歌也正以平淡有味为重要特色,他在体式上的多用五古、表现方式上的喜用简淡笔墨随意点染,都明显与陶渊明较为接近。我们可以感受比较一下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和陶渊明的一首著名的五古《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引《吟谱》的评价,说孟浩然诗“冲澹中有壮逸之气”,这一特点我们从《夏日南亭怀辛大》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一联诗中就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从就诗论诗的知音难觅、孤高自赏,还是从知人论世的作者对于人生遭际的慨叹,都可感受到在整体的朴素冲澹中有着隐隐的不平之气,这也是陶渊明诗歌的特点之一。朱熹的一段话很有洞察力,他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如陶渊明《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诗歌写时光流逝,有志难展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诗歌中的“壮逸之气”是很明显的。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学习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也并非取法陶氏一家,而兼学陶谢(谢灵运和谢罣)。首先,他能兼采陶谢之长,既有陶渊明的平易浅近,又有二谢的清词丽句。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样的句子,就是既平淡自然,又清新流丽。其次,他的不同的诗歌体式有时体现出相互借鉴的特点。他的五古往往富于节奏美和音韵美。像《夏日南亭怀辛大》,押仄声韵一押到底,句法上一气直贯而又讲究对仗,虽为古体,又有一点近体诗的味道。他的近体五律,则常常体现出古体平易朴拙的特点,而避免了近体诗的圆熟。如《过故人庄》就是这样一首很有特色的近体五律。第三点,他形成了独特的清旷的诗歌风格和审美追求。在孟浩然的诗歌中,“清”字随处可见,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在诗人眼中,似乎一切的景致都可以触发他的清思逸兴而写出清新之诗来。《夏日南亭怀辛大》这首诗就典型地体现出了清淡旷远的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