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七。
《秋兴》八首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秋流寓夔州时。此前于永泰元年夏,杜甫携家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居夔州。两年后又转徙于湘鄂之间,未久,病死湘中。这八首,因秋而发兴,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感思,于凄清哀怨之中又具沉雄博雅之气象,是杜甫晚年律体诗的代表作。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3)。丛菊两开他日泪(4),孤舟一系故园心(5)。寒衣处处催刀尺(6),白帝城高急暮砧(7)。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2)巫山巫峡: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沿江壁立,绵延达一百六十里,即为巫峡。长江三峡之一。萧森:萧瑟阴森。(3)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以上二联赋中兼兴,描绘萧森景象,隐寓时世风云。(4)丛菊两开:杜甫离成都后,本欲尽快出峡北归,不料去年秋滞居云安,今年秋又淹留夔州,故见“丛菊两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5)故园:此处当指长安。(6)催刀尺:指赶裁冬衣。(7)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临瞿塘峡口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故以为名。三国时为蜀汉重镇,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即退居于此,后死于城西永安宫。急暮砧:黄昏捣衣的砧声很紧。尾联写耳闻目见家家都在赶制寒衣。言外之意,客子却无衣可添,可谓凄绝。
【导读】
八首其一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杜诗详注》引钱谦益云:“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