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小至》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杜甫 栏目:杜甫诗集 2022-03-27 23:39:20

小至①

【题解】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杜甫也不例外,故而写下此诗。

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他教儿斟酒,举杯痛饮。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情,无不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处处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以及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

【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②,吹葭六琯动浮灰③。

岸容待腊将舒柳④,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⑤,教儿且覆掌中杯⑥。

【注释】

①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②五纹:指五色彩线。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③葭(jiā):初生的芦苇。琯(guǎn):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④腊:腊月。

⑤云物:景物。乡国:家乡。

⑥覆:倾,倒。

【译文】

时间飞快,人间事物转眼之间就会万般变化,就这样相互催促着一年又一年,转眼小至即将过去,冬至过后白天见长,天气也日渐回暖,看来春天又要回来了。

过了冬至,白昼变长,刺绣的女工也可以多绣几根五彩丝线了,人们用芦苇制成的六孔律管预测节气,发现律管内的灰也相应飞出来了。

堤岸的面貌焕然一新,好像也在默默等待,希望腊月快点过去,好让岸上的柳树舒展枝条、长出新芽,对岸的山峦似乎也要冲破这寒气,想让凌霜傲雪的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可惜我却有乡难回,于是我让小儿子把酒拿来斟满,我握在手中一饮而尽,惟愿能借酒消这思乡之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