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

薛瀚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喜欢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素养。你还把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记到笔记本上,以加深印象。这种习惯应该保持。

你在答卷中提出:“作为跨专业进入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新闻理论积累薄弱,写论文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问题,而是“跨专业”研究生的普遍困惑。

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情同此理。大学本科你们没有接触新闻与传播专业,读硕期间学习专业课程和撰写论文感到吃力,我能够理解。其实,我在郑州大学读的也不是新闻专业,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到新华社当记者以后,深感新闻专业知识的欠缺。当时大众日报社有一位年轻编辑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我从他那里借了几本新闻学教材,认真阅读。1981年,新华社选派我到中共中央党校新闻班学习。党校藏书较多,有8个专业阅览室,是读书的好地方。为了在有限时间里多读一些新闻专业书籍,我给自己施加了一点压力:把全学期的150天划分为50个单元,3天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要阅读两本书。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或者书比较厚,3天读不完两本,可以与上、下两个单元合并计算,即9天必须阅读6本书,完不成任务就早起床、晚睡觉。为了确保阅读质量,我还给自己规定了记卡片的任务:每天记卡片不少于10张,完不成任务也是早起床、晚睡觉。党校给每个学员发了1本电影票,为了防止“电影的诱惑”,我把所有的电影票都退掉了,让自己想看电影也看不成。“自我加压”的结果是:半年时间阅读了104本与新闻学有关的书籍,包括中国、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等国的新闻学著作,记下了4000多张新闻学资料卡片。现在有个流行词,叫“恶补”。作为跨专业研究生,除了“恶补”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没有捷径可走。

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教授在他所著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人不能以弱点为基础。除了弥补新闻专业知识的不足,“跨专业”研究生还应分析原有专业同新闻传播专业有没有结合点或交叉点,尽量发挥“跨专业”“跨学科”的独特优势。科学领域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创新,都是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实现的。据《科学时报》2010年2月报道,目前全世界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50门,其中交叉学科总数约2600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大46.8%,其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百年诺贝尔奖,有41.02% 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尤其在20世纪最后25年,95项自然科学奖中,交叉学科领域有45项,占获奖总数的47.4%。“跨专业”研究生只要能找准原专业与现在所学专业的结合点,交叉学科的优势就有可能发挥出来。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就得益于文学和医学的“交叉”。在大学学习期间,契诃夫学的不是文学专业,而是医学专业。1879年9月,契诃夫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他潜心学习医学院规定的专业课程,虚心听每一门课的讲授,对尸体解剖课和实验课也很认真。每次到医院实习,契诃夫都精心填写病历卡,完成各项课外作业。在医学院,契诃夫获得了优异成绩。然而,他放弃了当一名医生的理想,“跨专业”走上了布满荆棘的文学创作之路。这位“跨专业”奇才,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跨专业”研究生至少有以下三个优势。

第一,“跨专业”深造,原专业会对现专业起助推作用。契诃夫在莫斯科大学所学专业不是文学,而是在医学院专修医学。正是医学专业知识,使他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素材,创作了大量与医生、医院和病人有关的文学作品。《乡村医生》《治疗酒狂症的单方》《神经错乱》《第六病室》《出诊》,听听这些作品的名称,就不难发现作品背后有坚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作支撑。医生这个特殊职业使契诃夫能够广泛接触农民、知识分子、官吏等社会各个阶层,因此,间接地为他提供了文学创作素材。作家曹文轩说:“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这句评语很有道理。

第二,“跨专业”深造,容易形成复合式知识结构、造就复合型人才。在互联网时代,复合型人才成为“紧缺资源”。半个世纪以前,新闻媒体从高校选人,集中在新闻、中文、外语等少数专业。如今,媒体需要的人才多种多样。以新华社2015年度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为例,“公告”列举了多媒体数字设计及相关专业,金融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专业,媒体融合类相关专业,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新媒体设计、视觉设计、影视动漫等相关专业,数据挖掘、应用数学、应用统计等相关专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法等相关专业。想想看,如果你能拥有两个不同专业的就学经历,是不是会对择业有所帮助?“跨专业”深造容易把不同学科背景结合起来,实现人文社科和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这种交叉式知识结构、复合型专业人才,比较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三,“跨专业”深造,有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2015年1月,郑州大学新传院网页刊出青年教师郑素侠被评为河南省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的消息。郑素侠也是“跨专业”深造的一个典型。她毕业于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几年后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继而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把在理工科专业学习时养成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引入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领域,先后发表了《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众传媒功能》《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技术创造环境——对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的一种考察》《科技创新与文化业态的演变》《网络的两种使用形态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等论文。这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交叉碰撞结出的理论研究硕果。

通过“恶补”,弥补新闻传播专业知识的不足,通过交叉碰撞,尽量扬原有专业知识之长。拥有这双重优势,等待你们的就是成功。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1月10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