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注释看外国文化影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第一节

从人物注释看外国文化影响

《鲁迅全集》作为新文学作品注释的集大成者,对它的注释进行专门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总结和推而广之的经验。《鲁迅全集》中的人物注释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体现了当时文坛所受古今中外的文化影响。全集中众多的人物注释揽括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人,鲁迅文中所提到的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基本上可以代表当时文坛的大致风气和倾向。西学东渐以后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批判,欧美科学文化与思想观念像潮水一样涌进中国,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的传统文学也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强烈冲击下迅速解体,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们无一不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鲁迅全集》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段受外国文学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此文章中提到过众多的外国文学家与作家的名字,这些名字都在注释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单单从这些注释里所提到的外国作家的名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鲁迅以及整个文坛所受外国文学影响最为深刻的人物或国别流派。《鲁迅全集》第18卷附集里有专门的全集注释索引,里面的第一部分就是人物类的注释条目,每一个条目后都标明了该注释在全集中的卷数和页码,有的条目在整个全集中只存在一处,如马克·吐温就只在第4卷中出现过一次,而有的人物条目在全集中曾多次出现,表明这个人物在鲁迅的众多文章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通过对这些出现次数较多的人物进行梳理和统计。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很多规律和问题。首先我们对全集中的注释所提到的外国人名进行考察,对注释次数超过4次的人名按国别可做出以下粗略统计:

日本:夏目漱石(4)厨川白村(5)藏原惟人(5)佐藤春夫(5)青木正儿(5)须藤五百三(日本医生给鲁迅下诊断书 怀疑致死5)羽太信子(6)山本初枝(7)盐谷温(日本的中国学家7)内山完造(12)增田涉(11)

英国:王尔德(8)济慈(4)拜伦(7)罗素(8)雪莱(5)赫胥黎(4)莎士比亚(11)萧伯纳(16)

德国:艾丁格尔(9)凯绥·珂勒惠支(德国版画家9)海涅(4)歌德(8)霍普特曼(8)尼采(11)

苏俄:叶遂宁(俄6)托洛茨基(8)毕力涅克(6)毕亚兹莱(6)毕斯凯莱夫(前苏联7)伊塞克(前苏联5)伊凡诺夫(前苏联4)安德列耶夫(前苏联8)克拉甫兼珂(前苏联版画9)克鲁泡特金(4)里培进斯基(5)阿尔志跋绥夫(颓废派8)陀思妥耶夫斯基(12)勃洛克(俄象征主义5)柯罗连科(9)法捷耶夫(9)契科夫(9)孟十还(5)爱伦堡(前苏战地记者5)绥拉菲摩维支(前苏联7)法沃尔斯基(前苏联画家5)涅克拉索夫(4)迦尔洵(5)梭罗古勃(8)屠格涅夫(9)普希金(8)普列汉诺夫(5)卢那察尔斯基(前苏联11)冈察洛夫(10)爱罗先珂(17)果戈理(15)托尔斯泰(20)高尔基(25)

法国:卢梭(6)凡尔纳(5)莫泊桑(4)法郎士(8)波特莱尔(5)谭丽德(法国记者8)罗曼·罗兰(11)

美国:史沫特莱(9)白璧德(5)辛克莱(6)斯诺(7)斯密斯(美国传教士4)

从以上简略的注释人名分类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鲁迅笔下所引用的外国作家人名中,无论是从引用数量来说,还是从引用次数来说,苏俄作家的人名都远远超出其他国家,这也很容易说明,与其他外国文学与作家的影响相比,《鲁迅全集》里的文章所受苏俄文学与作家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鲁迅曾专门翻译和编辑了一本前苏联短篇小说集《竖琴》,小说集共十篇,鲁迅为其写下了《〈竖琴〉前记》,该篇文章被收录在《鲁迅全集》的第4卷的《南腔北调集》里。1932年至1933年间,鲁迅还编辑了前苏联短篇小说集《一天的工作》,并和《竖琴》一样,写下了《〈一天的工作〉前记》与《〈一天的工作〉后记》,收在《鲁迅全集》第10卷。除此之外,鲁迅还为多部多篇俄国作家的小说或文章写过小引和附记,例如《鲁迅全集》第7卷里给俄国小说散文集写的《〈争自由的波浪〉小引》,第7卷的《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第7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小引》,第10卷的《译文序跋集》里有关高尔基的《〈幸福〉译者附记》、《〈俄罗斯的童话〉小引》、《〈恶魔〉译者附记》,第10卷有关爱罗先珂的《〈爱罗先珂童话集〉序》、《〈池边〉译者附记》、《〈盲诗人最近时的踪迹〉译者附记》,第10卷有关罗曼·罗兰的《〈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译者附记》,有关果戈理的《〈死魂灵〉第二部第一章译者附记》,等等。这些序跋小引或附记的后面都有对所译介的俄国作家人名的注释,足以证明鲁迅对俄国文学家作品翻译的重视。而且鲁迅在文章中的很多地方都曾经提到对俄国作家的肯定和认同。如《鲁迅全集》第6卷的《叶紫作丰收序》中就说到:“我更愿意看契科夫、高尔基的书,因为他们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第1卷的《摩罗诗力说》也评价果戈理“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帮人”,鲁迅和果戈理一样也写过同名的小说《狂人日记》,第4卷和第6卷均提到果戈理的讽刺喜剧《巡按使》即《钦差大臣》,在《鲁迅全集》第13卷的信简中,鲁迅在《致胡风》里提到赶译果戈理的《死魂灵》时,评价他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还在信简《致孟十还》里提到以后的《译文》杂志不能老是介绍果戈理,可见对果戈理的介绍已经很多。信件《致黄源》里还曾提到《世界文库》即将出版,需要果戈理的文集插画,等等。甚至鲁迅和一些俄国作家有着亲密的交往,例如鲁迅的日记中就曾提到爱罗先珂的行踪以及与鲁迅之间的交往,如爱罗先珂哪日来访,等等。

而在《鲁迅全集》所提到的俄国作家的人名中,我们更可以发现被注释次数最多的是曾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高尔基,被注释次数多达25次。其中第7卷的《集外集拾遗》中就有两篇鲁迅为高尔基的作品译本所写的小引,分别为《〈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和《〈一月九日〉小引》。这两篇文章后面的第1条注释都分别对题目进行了说明。前者注释中介绍《争自由的波浪》是俄国作家的小说和散文集,原名《专制国家之自由语》,英译名也为《大心》,里面收录了高尔基的《争自由的波浪》、《人的生命》,还有但兼珂的《大心》和托尔斯泰的《尼古拉之棍》等四篇小说和《致瑞典和平会的一封信》,以及没有署名的两篇散文。后者注释中则介绍了高尔基的《一月九日》的内容,即描写了1905年1月9日俄国沙皇在彼得堡冬宫广场残酷镇压请愿群众的流血事件。在《〈一月九日〉小引》中,鲁迅还专门介绍了在屠格涅夫和契科夫被中国读书界所称颂的时候,高尔基是不大被人注意的,因为他是底层的代表,是“无产阶级”的作家,所以中国的旧知识阶级不能共鸣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的工农要想出现类似高尔基的伟大作者,恐怕一时是很困难的,不过人总是会向着光明,所以可以先借看高尔基的范本。文中给了高尔基以非常高的评价,包括革命导师对高尔基伟大艺术家的先见评价,文后的第3条注释对“革命的导师”作出了解释,就是指列宁,并详细介绍了列宁给予高尔基的评价,即在鲁迅写该文20多年前的1907年,列宁就曾称赞高尔基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并称很多自发参加革命的工人读一读《母亲》都会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1910年列宁又在《政治家的短评》一文中说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无产阶级艺术作出了很多贡献,并且还会作出更多贡献。可见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受到了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的指引,对高尔基的地位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而且在列宁20多年前的先见基础之上,鲁迅对于高尔基在新的时期所产生的影响也给予了评价,称这个短篇的翻译从此脱出了文人的书斋,开始与大众相见,并预测由于先前和后来所启发的是不同的读者,因此将会生出不同的结果来,意为高尔基在新兴革命的中国将会启发和前苏联不一样的中国读者,并将会在中国这个不一样的环境中生出不一样的结果。由此可以体会到在鲁迅的心目中,高尔基作为一个代表底层且专为底层书写的无产阶级作家在中国是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和期望值的,而且这种评价和鲁迅后来一直推崇中国文学要结合大众、接近大众的观点也是非常吻合的。这也是鲁迅成为左翼作家的一面旗帜的重要原因。

鲁迅那个时代是一个充分吸收外来文学的时期,除了俄国作家,其他国家的作家也同样会得到关注和翻译,尤其是在当时的世界文坛影响较大的作家,如萧伯纳、莎士比亚、罗曼·罗兰、易卜生等,鲁迅也曾专门为他们写下一些文章,收在《鲁迅全集》里,如第5卷有专门赞扬萧伯纳的《颂萧》一文,第8卷有《萧伯纳在上海》一文,第12卷和第14卷的书信里也都提到萧伯纳来上海曾轰动一时的事情,而萧伯纳来上海也确实与鲁迅进行了短暂的会面,被鲁迅称为“同吃了半餐饭,彼此讲了一句话,并照了一张相”。这些文章的后面也都对萧伯纳以及这件事情进行了注释。同样,对于莎士比亚,鲁迅也专门写过《莎士比亚》一文,收在第5卷。第1卷里也有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专门针对易卜生当时影响巨大的剧本《玩偶之家》所作。这些专门涉及外国作家的文章都在文后对作家人名进行了详细的注释,通过这些注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对这些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外国作家的关注认同和学习的态度。而且从对文后人名的注释中,我们还可以从侧面看到外国文化影响中国的方向。因为除了泰戈尔、裴多菲、莫泊桑这些文学大家以外,我们还可以在《鲁迅全集》的注释中看到另一些备受关注的人名,如叔本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希特勒、恺撒、拿破仑等军事家,还有海克尔、法布尔等动物学家,他们在文中的多次出现意味着,西方无论是在哲学、政治还是科学等诸多方面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中国,这是带有明显时代意义的一个特征,从《鲁迅全集》的人物注释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一点。

当然《鲁迅全集》中的外国人物注释条目并不都是非常着名的文学家或者其他大家,也有一些我们不甚熟悉的人名,这些人物的出现多是鲁迅个人生活的一种体现。最明显地表现在日本人名上。比如和鲁迅来往密切的日本书店老板内山完造,日本女诗人山本初枝,和鲁迅有过书信往来的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还有经内山完造和佐藤春夫介绍拜在鲁迅门下学习的日本学生增田涉,胞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以及为晚年鲁迅下病危诊断书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这些人物也和其他一些文学家的名字一样,曾在鲁迅的文中多次出现,并加上详细的注释,让我们对鲁迅的个人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