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永州·巨石文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永州·巨石文化

永州历史悠久,文化绵长。两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被历史学家称为“巨石文化”的石棚,成为永州的骄傲。距今四千多年前,我国氏族公社晚期,南方的缙云氏后代,在长沙建立三苗国,永州属三苗的江南地。零陵之名始见于《史记·五帝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亦有说,零陵之名系由以“香零烟雨”著称的香零山演化而来。

禹时,永州属荆州,周代因之。春秋时,属楚国南境。秦属长沙郡。汉代,属零陵郡。三国时属东吴。隋废零陵郡,置永州,永州之名始称于世。为何叫永州?据说因郡城西南百里,“有永山永水之所出州”(清康熙《永州府志旧序》)而名。

漫长的历史烽烟,在永州留下许多遗迹。

石棚

石棚在永州城西30里,湘桂公路旁的黄田铺老街口,今黄田铺区中学校内,俗称“它它山”处。

棚用四块青石堆累而成,三块墙石支撑着一块巨大的顶石,坐北朝西南,前口宽1.4米,内空高1.2米,后口宽2.1米,前后相通长3.4米。棚基是天然基石,墙石大小不一,似经人类加工,表面平整光滑,与自然光滑明显有别。顶石庞大,重量约在2万斤以上。两万年以前,居然能将如此巨大的石块,移动安装上去,且巍然屹立至今,令人难以置信。

对于石棚的用途,考古工作者有二说:一说是新石器时代的坟墓或宗教纪念物;一说是上古时候人类栖居的洞穴。不管怎么说,这人类文明的遗迹足以证实,永州之野早在二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

舂陵故城·吕虎井

舂陵故城坐落在宁远县北30公里的柏家坪与柏家之间。是西汉长沙王刘发第十三子刘买的封地,原属长沙郡,后属零陵郡之泠道。刘买死后,传于其子戴侯熊渠。熊渠死,子刘仁继嗣。汉元帝时,刘仁乞封避瘴毒,迁至南阳白水乡,重建舂陵城池。仍为舂陵侯。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刘买的第五世孙,起兵于此,名曰舂陵军。又据《水经注》载:“县本泠道舂陵乡,盖因舂溪为名矣。汉长沙定王分以为县,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封王中子买为舂陵侯。”由此可知,舂陵故城是前124年至前33年的西汉故城。

故城为长方形,长184米,宽123米,城墙均用黄土筑成,残墙高4至6米,四周城墙清晰可辨。现在,城址及城墙上均已辟为耕地。原在故城附近的舂陵庙及汉舂陵侯墓今均已不复存。

舂陵故城是湘南最早的城池遗址之一,对湖南的考古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永州城内东山之麓,有一吕虎井,又名观音井,传为三国东吴大将吕蒙的遗物。当时,孙权令其驻兵于零陵,准备夺取荆州。有一天,在东山练兵,人困马乏,需要饮水。吕蒙跳下马背,把剑往地上一插,泉水便咕突突地涌了出来。以后,人们用卵石砌壁,开凿了一个虎形井,名曰“吕虎井”。井在永州市中医院内,惜已混浊不堪。

何仙姑的家乡

何仙姑,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据说,她的家乡就在零陵县进贤乡大闻洞。相传,何仙姑家里很穷,母女俩相依为命,她每天要上山采摘野果奉养母亲。十四、五岁时,忽梦一“神人”给她吃了云母粉,顿感身体轻飘飘的。后来,又有一老人给她吃了一只鲜桃,说吃了此果会长生不老。在老人的指点下,何仙姑就在红玉洞住了下来,苦行修炼。

唐光宅年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要她去京城面圣。她心里不愿,路过永州时便甩开使臣在永州隐居下来。《永州府志》载:“天宝九年,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于麻姑仙坛,众皆见之,有仙子飘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大历中,又观于小石楼峰,刺史上其事于朝。”即云何仙姑已成仙升天而去。传说给何仙姑吃云母粉和鲜桃的那个人,就是吕洞宾。

至今,在虎形山下有一座何仙观,楼观虽早已倾圯,但残缺的石碑、石鼓凳犹在,虎形山上那可容千余人的“清水岩”里,有几个小洞相通,深10余米;一洞有水,清凉彻骨。其中“红玉洞”,据说便是何仙姑当年修炼的地方。虽然岩石碎裂,岩口几被堵塞,遗迹仍依稀可辨。

寇公楼

寇公楼,在道县城内五星街上,为纪念宋代爱国政治家寇准而建。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寇准被贬为道州刺史。有一天,当他信步潇水之滨时,有一垂钓老翁指着潭水说,这潭叫金鼎潭,潭中有一金鼎,当金鼎出现时,天下就会太平。听到此语,寇准心想:百姓多么渴望世道太平安宁啊!于是在此建楼,上书“望太平”三字,并常登临其上,北眺中原,发忧国之思。他在《春日怀旧》一诗中写道:“高楼聊引睇,杳杳一平川。野水无人渡,孤舟竟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忧国爱民的政绩,将此楼改名为寇公楼。

寇公楼建在古道州的城墙上,飞檐重阁,十分古雅。登楼远眺,潇水北去,桔园、农舍、田野村庄,尽收眼底。

龙虎关

龙虎关在湘桂边界的江永县西南端,是五岭山脉中的一处隘口,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发源于江永县境内的桃水河穿关而过。据《永明县志》(江永旧称永明)记载:“龙虎关,古名镇峡关。《西汉地理志》云:谢沐有关,即此地。”江永古称谢沐。可见,在西汉时期,这里就已驻兵设防。镇峡关为何又叫龙虎关呢?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万顷良田,后来,桃水河里出了一条青龙,常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有个名叫石虎的瑶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找到青龙,与之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同归于尽。石虎化作都庞岭,青龙变成萌渚岭,二者隔隘对峙,呈龙争虎斗之势,故名龙虎关。另有一段历史故事。据《永明县志》记载,顺治四年(1647)以前,此处一直叫镇峡关。1644年清军入关后,明朝灭亡。桂王朱常瀛、吉王朱见浚、惠王朱常润南逃广西,后来到江永县。当时守卫镇峡关的明朝副总兵曹志建尚拥有三万兵力,被流亡的桂王称为虎将,封为保昌侯,赐尚方宝剑。曹志建把流亡的三王比作真龙,镇峡关改名为龙虎关。这一天是1647年中秋节。1650年,清军攻破龙虎关,曹志建兵败亡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