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绍兴之旅·绍兴·悠悠水文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悠悠吴越曲·绍兴之旅·绍兴·悠悠水文化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园”,这是王安石咏越的诗句。水多,桥多,构成了绍兴水文化的特色。

近人考证,清末绍兴城区面积为7平方公里,有二十九条河道,长达60多公里,水域面积为29800平方米,桥梁二百二十九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三十多座桥。

纤夫拉纤所走的桥,是绍兴的桥中最长的。绍兴古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是古越人的独创。这种路桥组合的古道,始建于唐。纤道路基全用青石垒砌,宽约尺许,上铺石板,纤道紧贴水面,与河道平行。最长的有五六公里。古人誉之为“白玉长堤”。

在绍兴众多的桥梁中,八字桥独领风骚。这是绍兴石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梁式石桥。桥高五米,桥面由条石铺成,微微拱起,净跨45米,宽3.2米。桥下设下纤道。桥坐落在绍兴城东南的三叉通航河道上,设计者巧妙地将桥体建成“八”字形,桥南坡以一旱桥通河埠,桥东头沿河设纤道,南北、东西方向的船只皆可通航,从水陆两方面把城府与乡村连在了一起。此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绍兴的一些古桥,还因为与一些名人的关联而产生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蕺山南麓有题扇桥。相传一位老妇“持六角竹扇卖之”,王羲之在此桥上与之相遇,遂起怜悯之心。“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并嘱:“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这些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此桥由此称为“题扇桥”。南宋名园沈园附近有“春波桥”,与陆游有关。陆游晚年再游沈园,触景伤情,写下“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诗句。“春波桥”之名便由此而来。

在遍布河网的水乡,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绍兴的各色船中,最有特色的是乌篷船。

乌篷船一般用于载客。船篷呈半圆形,用竹子编就,染以烟煤和桐油,成黑色。大的乌篷船上,布置考究,有座位、绣垫、藤床、枕席被褥,并设有厨房,船工中有摇橹的、做饭的、打杂的,各施其能。这种船大多用于作客、看戏、迎亲、出丧、上坟、游览等场合。乌篷船的船头,通常还雕刻着“鷁”,这是一种传说中的鸟。人们相信,鷁能对龙起威慑作用,从而保证行船安全。鲁迅的《社戏》《阿Q正传》《离婚》等作品中,有不少情节发生在乌篷船中。小小的乌篷船,载着千百年来越人们的多少沧桑故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