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杭州之旅·虎跑泉·虎跑梦泉
虎跑,在西湖西南隅的大慈山白鹤峰下,离城区约10里。这里,松枫参差,泉声聒耳,富有山野风味。最吸引人的,是虎跑泉水及济公、弘一法师的遗迹。
梦泉远自南岳来
史籍载,唐以前,这里并无泉水。相传在唐代元和年间,一位叫性空的和尚云游至此,深喜此处清幽的环境,便欲栖禅于此。但这里没有溪泉,难以生活。忽梦神人传授,将有二虎移南岳衡山的童子泉至此。第二天,果见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遂把此泉命名为“虎跑”。
虎跑泉水色晶莹,味甘冽而醇厚。历来被誉为西湖诸泉之首。苏东坡说:“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泉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盥洗罢,卧听空阶环佩响。信知此来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虎跑泉向称“天下第三泉”。传说唐代茶圣陆羽在品尽天下甘泉名茶之后,将其依次排为:镇江金山寺的中冷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苏州虎丘的方井,扬州平山堂的一口泉,江西庐山的招隐泉。清时,传说乾隆皇帝也曾品评全国名泉,结果,北京的玉泉为第一,镇江金山寺的中冷泉为第二,杭州的虎跑和无锡的惠泉并列第三。“龙井茶叶虎跑水”,向来被人们誉为西湖“双绝”。
济公塔院
虎跑寺,因虎跑泉著称于世。一千多年来,曾有不少名僧在此修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应数南宋时的济颠。济祖塔院即是为纪念济颠而建的。
济颠俗姓李,原名道济。他举止如痴如狂,不守佛门清规,但却于疯癫中含佛理,常做出扶危济困的事情。
传说,净慈寺遭火灾后,急需可用作栋梁的粗大木材。济颠承揽了去四川化木材的差使,却只在寺中酣睡。睡了三天才爬起叫道:“大木来了,快吩咐匠人搭起鹰架来扯!”众僧都以为他说梦话。济颠对长老说:“许多大木若从钱塘江盘来,须费多少人工?弟子因见大殿前的醒心井与海相通,故将众木都运到井底下来了。”及到了井边一看,井水中果露出一二尺长的一段木头。长老因问:“这大木有多少株数?”济颠道:“若不够用,只管取,只管有;若是够用了,就罢了,也不可浪费。”扯到六七十株,匠人道:“够用了。”井中便没再冒起来,最后一根刚出水,也便留在了井中。
一日,临安府尹带了许多差役,要来砍伐净慈寺外两旁的松树。济颠出迎。府尹说:“闻你善作诗词,讥诮骂人,我今来伐你的寺前松树,你敢作诗讥诮骂我么?”济颠道:“世之人有可讥可诮,方敢讥诮之;人有可骂,方敢骂之。有如相公,乃堂堂宰官,又是一郡福星,无论百姓受惠,虽草木亦是沾恩。相公此来伐树,小僧虽有一诗,亦不过为草木乞其生耳。”因呈上一诗:“庭松百尺接天高,久与山僧作故交。只认枝柯千载茂,谁知刀斧一齐抛。窗前不见龙蛇影,屋畔无闻风雨号。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不见旧时巢!”
府尹将诗连看数遍,不忍释手。遂命伐树人散去,然后复与济颠作礼。
济颠活到六十多岁,忽尔厌世,信口作颂道:“健,健,健,何足羡!止不过要在人间扯门面。吾闻水要流干,土要崩陷。岂有血肉之躯,支撑六十年而不变?棱棱的瘦骨几根,瘪瘪的精皮一片。既不能坐高堂,享美燕,使他安闲;何苦忍饥寒,奔道路,将他作践?况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看;且酸的酸,咸的咸,人情已厌。梦醒了,虽一刻也难留;看破了,纵百年亦有限。倒不如瞒着人,悄悄去静里自寻欢……”作颂毕,即时坐化,葬于虎跑塔中。
弘一法师塔
虎跑后山有一六角形石塔,这是弘一法师纪念塔。
弘一法师,初名岸,字息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1880年。出身于巨商富室,年青时是一个以“才子”闻名的翩翩公子。曾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绘画、音乐教师。
李叔同创作了不少歌词,有的自己谱曲,有的由其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作曲。其《送别歌》的歌词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此歌风靡一时,不胫而走。留日期间,李叔同与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剧社”,并先后在日本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热血》等剧。辛亥革命后,又在国内公演了《社会钟》、《家庭恩怨记》等剧,对我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寺皈依佛门。他初习净土宗,后精研律宗,著有《四分律比丘相表记》、《清凉歌集》、《华严集联三百首》、《格言选略》等,被佛门尊称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1942年冬,李叔同圆寂于泉州开元寺。他在给夏丐尊的遗书中,赋了二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几年后,丰子恺、叶圣陶、章雪村等合力出资,将李叔同的部分骨灰葬于虎跑寺后,并立塔以纪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