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泉州之旅·开元寺·双塔凌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灼灼闽粤花·泉州之旅·开元寺·双塔凌云

开元寺的双石塔一名镇国、一名仁寿,分立于开元寺内草坪上,东西巍然对峙,比美齐飞,两塔相距约200米。东面镇国塔和西边的仁寿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始为木塔,后来易为砖塔,南宋绍定到淳祐年间,才先后改为石塔。西塔先竣工,高44.06米,东塔高48.24米,它们是全国石塔中最高的一对。据说当东塔造到第四层时,主持建塔的法权和尚圆寂了,恰逢印度高僧天锡来泉州讲经,就由他主持继续建完了东塔,故东塔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

东西塔除高度稍有不同外,其余结构式样都同。两塔全为浑体花岗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国内罕见。塔座为须弥座形,塔身转角立倚柱,柱头出华拱二跳承撩塔檐下面的檐枋,塔檐均呈弯弧状向外舒展,檐角高翘。每层塔外壁四正面辟门,其余四斜面设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既美观又能均衡压力。各层塔身外面都伸出平座勾栏,可供游人出塔外绕周眺赏,这种实用性的塔身外廊在别处颇为少见。两塔塔刹均为高托的沃金铜葫芦,顶部斜系八条铁链护刹,连系于塔檐角脊。角脊下皆悬有小铜铃,每塔四十个,在风中叮噹作响。

东西塔不仅在外部结构造型上忠实地仿照木塔,其内部结构亦忠实地模仿木塔楼层形式,其塔梯不砌在塔壁或塔心柱上,而是在靠塔心柱的一侧留出方孔,安设梯子。塔心柱为石砌实心柱体,不设塔心室,只在正对塔门的一侧设长方形佛龛,供奉佛像。塔心柱与外壁的联系,为内回廊楼层。以石塔仿木塔建筑,建成两座这么雄伟高大的塔,这在当时科技条件下,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不仅在建筑设计上要求很高、很复杂,就是在具体施工中也很不简单。据民间传说,在建塔时,采用了堆土坡的办法,才把大石条运上去,逐级垒砌。当时没有起重机,要筑如此高塔,运石的艰巨可想而知。

二塔塔身都有精湛的石雕。每层塔门侧刻有天王、力士,佛龛两旁刻文殊、普贤及其他菩萨、天神、佛门弟子等,他们或三头六臂、手托日月,或手持葫芦,或执杖,形态极为生动。东塔须弥座身,刻有莲花、卷草各一层,八个转角处还雕有承托巨座的力士像各一尊。特别是塔座束腰部那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传图,故事多取材于佛经及古印度的民间神话传说,刻法则采用中国绘画雕刻的传统手法,中西合璧,更显得精美、生动。这组浮雕是我国历史上极罕见的青石浮雕艺术遗产。西塔塔座的花鸟虫兽雕刻,虽不及东塔精细,却亦活泼生动,清晰逼真。

开元寺这精美绝伦的双石塔,已成为泉州的标志。“雄州巨港越千年,双塔扶摇接碧天”,二塔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完美科学的结构,使之虽经七百多年来的几次大地震和风灾,仍完好如初,成为我国石构建筑的瑰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