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洞庭山·碧螺茶香春无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洞庭山·碧螺茶香春无限

从苏州胥门乘船,经木渎,出胥口,泛舟太湖之上,眼前是36000顷浩瀚水域、粼粼波光。汪泽中的七十二峰仿佛随波沉浮,如翡似玉,隐显于浪谷波峰。最著名的东洞庭山,乃“因湖中有洞山、庭山,在其西者为西洞庭,在其东者称东洞庭”而得名。东山为半岛,三面环水;西山峙立湖中,为太湖最大之岛。东山莫厘峰与西山缥缈峰遥遥相对,并峙为太湖诸峰之冠。

东西洞庭遥相对

苏城西南40公里的东山,曾为苏州重镇之一。位于太湖东南隅与苏城相连的半岛西端,原名胥母,即乘山,因伍子胥曾于此迎母而得名。隋代称莫厘山,因莫厘将军居之而名。主峰莫厘山,俗称大尖顶,海拔293.5米。背山面湖的山北有古村翁巷、杨湾村、陆巷;轩辕宫、凝德堂、灵源寺;翠峰寺、雨花台遗址;柳毅井、龙女庙、席家花园、寒山等名胜。据说,此山在吴越春秋时已被谓之“吴郡东部屏障”、“游观采食”重地。主峰及翠峰山上望越墩、演武墩,为吴越征战遗迹。原有九寺十三庵,加之满山花果,故人称天然园林。其中四时十景,引人入胜:丰圻探梅、武峰桃浪;葑山芰荷、白沙卢橘;仙桥枫叶、翠峰松径;菱湖秋月、化龙飞泉;寒山落照、厘峰积雪。

西山屹立在苏城西40公里的太湖水域中,主峰缥缈峰,亦曰杳渺峰,海拔336.5米。因四面环水,故名包山,即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及的“苞山”。又因《道书》云其山中林屋洞为“十大洞天”之第九,故又称“林屋山”。山中古迹颇多,为春秋战国时吴王消夏避暑、赏月怡神、练兵养马之地,有消夏湾、明月湾、练渎、马村等。山中盛产果茶桑木,亦产太湖水旱二种山石。其八景如画,美名为:鸡笼梅雪、甪里梨云;消夏渔歌、缥缈云场;石公秋月、玄阳稻浪;毛公积雪、林屋晚烟。

石公秋月,位于主峰东南突入太湖中的石公山。这里山势低缓,背连主峰,西濒太湖,三面环水,山石百态,因山顶原有一状似白头老翁的巨石而得名;有归云洞、夕光洞等岩穴奇景及来鹤亭、御墨亭等古建筑。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人们纷纷登临荷照台,观赏日落月升、日月对照的美景盛况。故有“太湖之峰数十,名者八九,包山最著”;而“包山之胜数十,名者六七,石公最著”的记载。

“吓煞人香”

太湖畔洞庭东山盛产的“碧螺春”名茶,色、香、味俱佳,其名颇雅,传说不一。一说它色似晶莹的碧玉,状如卷曲的海螺,在清明前后的早春采摘,故名“碧螺春”。

另说,茶名原为“吓煞人香”。很久以前,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间生有茶树数株。一年春天,采茶女把竹篮装不下的嫩茶揣入怀中,茶叶受热异香扑鼻,众女惊呼“吓煞人香”,遂有此名。1699年,康熙南巡品尝此茶后赞不绝口,以其名不雅,改赐“碧螺春”。

又说,此茶得名于一个叫“碧螺”的渔家姑娘。她听说莫厘峰出了妖怪,决意上山打探细情。她发现所谓“妖怪”,原是一株油绿的野树苗,她采下嫩叶,塞在怀里,捂热后叶香浓郁,遂把树苗连根拔起,带回家栽到洞庭西山徐石山脚下破庵前。她精心栽培,把采下的香叶送给乡亲沏茶,又将茶叶炒干存放。后来,这种茶树遍植洞庭东西山。人们为纪念碧螺姑娘,把这种茶叫“碧螺春”。最早植下这种茶树的破庵,就叫“碧螺庵”。早年生长这种茶树的山峰,亦名“碧螺峰”。

碧螺春茶树主要得益于太湖的水气云雾,茶叶含多种微量元素;与果树间作,又具果香。每逢清明前后,茶汛开始,采茶女身背竹篓,穿枝翻叶,翘指采摘。真是一幅“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美好图景。采下的每支茶都为一芽一叶,人曰“一枪一旗”。行家称,要采摘五六万支嫩芽,才能制成1斤碧螺春茶。

现碧螺春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祁门红茶、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铁观音、龙井茶和碧螺春)之一。

洞庭果鲜

太湖洞庭东、西山盛产水果,品种繁多,质优味美,人称花果山。

山中名桔“洞庭红”,远在唐代即为贡品。唐代诗人白居易赏桔有感,诗曰:“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水天向晚碧沉沉,林影霞光重迭深。浸月冷波千顷雪,苞霜新桔万株金。”诗中所指,大半为经霜后采摘、待来年春节前后品尝,色香味俱佳的料红桔。

杨梅有十几个品种,其中以乌梅最佳,果大、色浓、汁多、味甘。明代诗人徐阶盛赞曰:“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传说早年太湖洞庭东山一片荒凉,有虎伤人。山脚下住着一个叫王盛的小伙儿,为给母治病,上山打猎。一次他手起箭落,正中迎面扑来的老虎喉部,发狂的猛虎返身遁去,一路洒下滴滴鲜血。王盛把一颗颗虎血球拾起,试着让老娘服下,她竟病愈。恶霸张驴听说后,逼王盛交出虎血球。王盛不依,要把虎血球留给穷人治病。张驴施毒计把他抛入太湖淹死。王盛娘天天在东山洒落虎血球的地方放声痛哭,泪水竟浇灌出一株小树苗。秋日,小树结出虎血球似的又红又圆的果子。王盛娘把果子摘下,分送给乡亲品尝,竟治好了不少人的顽疾。后来,这种果树遍植东山。因为是王盛娘用辛酸的泪水浇灌出来的,这果实还带着酸味,人称杨梅。

明代才子唐伯虎亦在洞庭东山留下有“唐梅”佳话。一年夏日,日落时分,唐伯虎来到一户农家门前要水喝。老农把他让进屋,端上一盆红里透紫的杨梅请他解渴。唐伯虎入座,一颗一颗品尝起来。他见屋墙上挂着一张白宣纸,诧异地问:“请教您老,这无画之纸,为何挂于墙上?”老人答曰:“实不相瞒,我听说唐伯虎要来东山,特地买来纸请他作画!”唐伯虎笑道:“既然您喜欢画儿,就让我试试笔吧。”他边吃边把梅核吐在宣纸上,老农怒曰:“我好心款待你,你为何弄坏我的画纸?”唐伯虎说:“这画儿算是我的答谢。”临走从盆里拣起几片杨梅叶贴到画儿上。老农走到画前刚要将它扯下,突然眼前一亮,好一幅枝繁果累的杨梅图!遂将这画挂在门外,一阵清风将画儿吹落在地,老农正要拾起,画中杨梅树却已牢牢扎根土里。果熟后皆“香甜如糖”,人们都说这是唐伯虎笔赠的仙果。因“糖”与唐伯虎的“唐”同音,故人称此果为“唐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