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合肥之旅·八公山·刘安与八公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合肥之旅·八公山·刘安与八公山

八公山与刘安结有不解之缘。

刘安是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武帝的皇叔。《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狗马驰骋,亦欲以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有《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篇,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暮然后罢。”从这段记载可看出刘安才智超人,与汉武帝关系极为密切。

刘安十六岁时以长子身份继承淮南王位,但他厌倦宫廷诸事,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研读整理先秦典籍上。涉猎甚广,且重视实践,善于用人。后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宣传天道自然观的刘安矛盾日益加深。后以“招降纳叛”的罪名,诛杀刘安。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被诛者数万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特大冤案。

“八公山”之名的由来

刘安门客中有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晋昌、伍被八人最有学识,最得赏识,被刘安封为“八公”。刘安与“八公”在紫金山采集百药炼制仙丹,以求长生不老,故紫金山也叫“八公山”。《水经注疏》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日,八个须眉皓白的老者登门求见刘安。门吏以为他们不过是等闲之辈,拒绝通报。八公对此大笑不已,片刻间全变成青丝角鬓、面如桃花的童子。门吏大惊失色,急忙报知刘安。刘安顾不上穿鞋,赤足迎出,行弟子之礼,八公复原状。此后,他们在紫金山上终日谈仙论道。刘安潜心研读八公所赠《丹经》三十六卷,终于炼成仙丹。《太平寰宇记》云:“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啄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由此而有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公山豆腐·回王鱼

以历史悠久、做工精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饮誉海内外的八公山豆腐,说来竟与淮南王刘安有关。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朱熹在一首关于豆腐的诗里也提到淮南王刘安。明末清初思想家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也肯定了这种说法。明诗人苏平在其咏豆腐诗中,还对豆腐的制作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佛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

千百年来,八公山居民继承并不断改进传统豆腐制作方法,使之更具特色。如用料,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是“黑豆、黄豆皆可为之”,而八公山豆腐则必采用新鲜纯黄豆。又如,其磨制用水,是八公山上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的珍珠泉、洗云泉等泉水,故制出的豆腐洁白质细、汁厚味醇,鲜嫩可口。平桥豆腐,曾被周恩来称为“价廉物美的好食品”,多次列入《江苏风物特产》等书中。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乔装到淮安县平桥乡私访,对平桥豆腐赞不绝口,称之为天下第一。然而平桥豆腐的老祖宗却正是八公山豆腐。

据传,明末,淮南八公山下沈家村里做豆腐的李山,逃难到江苏省淮安县做起豆腐买卖,闻名四乡。当地居民群起效仿,平桥豆腐逐渐成为当地一宗风味特产。

八公山豆腐还扬名海外。约在唐宋之际,来华的日本僧人,将之携回日本;或曰:“鉴真东渡,豆腐传日”。在日本十四、五世纪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豆腐的记载。至今,产豆腐尚有“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商标。

此外,佳肴回王鱼也与刘安有关。刘安求仙炼丹时,有人曾献奉此鱼。只觉味美可口,名之“回黄”,《光绪寿州志》中就有淮南王喜食回黄鱼记载。现代回黄鱼被称为回鱼,当地人叫它“肥王鱼”。

回王鱼产于八公山与淮河相交峡山口附近的洞穴石罅中,属天然性鱼类,体呈纺锤形稍扁,嘴扁圆而稍长,全身鲜黄,光滑无鳞,背后带有灰黑斑彩。其肉质和营养价值都超过驰名的“淮鲤”,自古以来便作为“贡鱼”及淮上人家的筵席之珍。

八公山与淮河相交峡山口一带由于水下岸穴、岩洞较多,又兼有弯道与湍流,故性情温和、孤僻的回王鱼集于此。每当淮河汛期,雀跃的回王鱼逆水而上,可达河南三河尖,顺流而下可至江苏洪泽湖,但它们长期栖息和繁殖的地方仍只是八公山水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