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寒山寺·诗韵伴钟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寒山寺·诗韵伴钟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问世以来,先前仅为一般禅院的妙利普明塔院便名扬海内外。

张继,字懿孙,天宝十二年(753)进士,于一次乘舟途经苏州夜泊枫桥之际,写下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千古绝唱。诗中所提“枫桥”,在寒山寺西南数百米,横跨枫江之上,与江村桥隔水相望,现桥为清同治时重建,系花岗岩半圆形单孔拱桥。自隋代开通江南运河,源于无锡的运河水从江、枫二桥下流过,经胥门直泻杭州。枫桥,为官人、商贾、游侠南来北往必经之路。唐时阊门至枫桥一带商贩云集,为货物集散地,官府设有标准粮斗查核商船载货额量,人称“枫斗”。桥、河与桥坡铁岭关敌楼三位一体,形成一道天然的防御工事,在明朝抗倭战斗中显示了御敌威力。枫桥原为“封桥”,张继诗首称枫桥,宋丞相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于石碑,枫桥之名才正式取而代之。

江苏寒山寺诗碑

张继的诗情,引来后世众多文人的诗兴。宋代范成大、陆游、张孝祥;元代顾瑛;明代高启、沈周、唐寅;清代朱彝尊、沈德潜等均有佳作流传。明唐寅为重铸新钟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清顺治十八年(1661)春夜,雾雨濛濛,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禛冒雨乘一叶扁舟泊抵枫桥夜访寒山寺。他挑灯探路,一步三滑,及至寒山寺门前,山门紧闭,他一时兴起,挥笔题诗于山门:“日暮东塘正落湖,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枫叶萧萧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这夜半钟声为什么长久以来吸引着人们作无尽的遐想呢?唐代大智禅师怀海在《百丈清规》教义中规定,“有寺院需于昏晓二时鸣钟一百零八声。寺内佛事,以木撞钟,每撞一下,即消除一个烦恼;人生有一百零八个烦恼,故需每次连撞一百零八下”。《击钟仪》诵词云:“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夜半子时寺内,顿响“嗡……嗡”钟声,一声一声悠远深长,人称“分夜钟”,预示新的一日到来。夜半敲钟,始于唐代。苏州民俗,有除夕夜守岁聆听寒山寺钟声之说。

张继《夜泊枫桥》诗碑,为寒山寺碑林之最。初为宋王郇公书刻,已无存;后明文徵明补书“文碑”立于碑廊;现诗碑为清学者俞樾补书重刻,字迹遒劲飞扬,雄奇古朴。碑林中有岳飞书联碑刻“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句,为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离抗金前线后,壮怀激烈实录。另外还有唐寅、康有为等名人墨迹石刻数方,宋人所书《金刚经》石刻及历代题咏寒山寺诗刻数十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