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谈·韩慎先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趣谈·韩慎先

韩慎先(1897~1962),原名德寿,以字行,别号夏山楼主。北京人,长居天津。对京剧艺术孜孜以求,得陈彦衡亲传,京剧表演造诣与余叔岩相伯仲。其拿手好戏“三子”,即《法场换子》、《辕门斩子》、《桑园寄子》,风靡一时,誉满平津。喜好书画,兼好收藏,有丰富的古文物知识。建国后,曾担任天津文化局顾问,天津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等职。

自号“夏山楼主”

韩慎先十几岁即涉足古玩市肆,久之对文物慧眼独具,常从旧物中发现珍品,自“赝品”中发现真迹。尝对人戏言:“我过目的东西多,所以眼富;你们看得少,所以眼穷。”

韩先生自号“夏山楼主”便是由于他“慧眼识宝”得元代王蒙和清初王石谷的山水画而取之。一次韩在北平琉璃厂见到一幅元代大画家王蒙(号黄鹤山樵)的山水《夏山高隐图》,此画为绢本,按当时风气,重纸本而不重绢本,人们对此画褒贬不一,先生则认定为王蒙画之精品,果断买下。不久,又在天津友人处见到王石谷临《夏山高隐图》挂幅,便以文衡山的山水画交换而得。遂以这两幅画的画题取“夏山楼”为斋名,号“夏山楼主”。后来,这两幅画都被行家看好,辗转入藏于故宫博物院。

“赝品”中找真迹

韩慎先过目及收藏的书画珍品甚多。据许姬传先生讲,许的弟弟从画贩手中以400元购得傅青主《天泉舞柏图》,画法高古,泉水绕柏树流出,题“天泉舞柏图”,款“真山”,均作隶书,下钤“傅山之印”。有人疑为伪托,而韩慎先却断为真迹中之精品。此画惜在“文革”中被暴徒席卷而去,早已杳无踪影。许老还谈到韩慎先为他人鉴定书画的事:许姬传曾到琉璃厂寻找赵松雪六体千字文,结果没有买到,无意中在一家古玩铺见到一张陈老莲仿元人双钩竹石的立幅。这幅画的外表是内地的破裱工,连轴头都没有,画上只有“洪绶”两个小字款,下盖一方小印章,隐在竹根旁边。许第二天将该画买下。有人不相信这画真是陈老莲的作品。许姬传将其带到天津,请韩慎先鉴定,韩当即定为真品。

除上述一些书画作品外,经韩慎先鉴定的还有宋代苏东坡的《古木怪石图卷》(无款)、宋拓黄山谷《此君轩碑》(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徐青藤《墨葡萄》(现存故宫博物院)、宋拓佛遗道经(现存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等。1927年,韩慎先赴日本大阪举办他个人的收藏展览,由谢康博先生担任翻译,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真眼”识宝

上世纪50年代初,时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的阿英特请韩慎先负责文物鉴定工作,一直工作到1962年逝世(其时韩慎先已担任天津艺术博物馆副馆长)。10多年来,他为国家搜集了大量文物,其中尤以宋人张择端的《金明池夺标图》最为珍贵。在此以前,张择端的传世作品仅有《清明上河图》一件。他曾到著名文物收藏家张叔诚老先生家征集文物,开始,张老拿出3册宋人杂画册,画册中真伪并存,韩先生火眼金睛,从中识出了宋人的《西湖争标图》、马远的《月下把杯图》、杨补天的《梅花》等宋画中珍稀之品。

1961年他在北京宝古斋选画,当时宝古斋傅凯臣、靳伯声、张采臣等把真伪混杂的大批书画提供给韩先生过目,一方面是为了生意,另一方面也是试试韩先生的眼力。韩慎先在千百张画中筛选,挑了不少真迹,其中还发现了画史上未见记载的万邦正、万邦治等明代院体画家的作品,为美术史填补了一项空白。一些老先生对韩慎先鉴别小名头书画家的眼力至今赞不绝口。

韩慎先像

金明池夺标图(宋) 张择端

夏山高隐图(元) 王蒙

观音像图(明) 陈洪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