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属今江苏省)人。朱元璋(太祖)姊子。年十二,母死;时天下大乱,父李贞携之转辗于乱军之中,数次濒于死亡。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十二月,投靠元璋于滁阳(今安徽滁县)。及至,文忠牵元璋衣而戏,元璋喜甚,曰:“外甥见舅如见母也。”视为己子,赐姓朱。
文忠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及从军,就表现出卓越之军才能。十七年(公元1357年)闰九月,以舍人领亲军从征池州(今贵池县),勇冠诸将。攻青阳、石埭(今石台县)、太平、旌德,皆下之。继败元军,降其众千余,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次年三月,会同将军胡大海之师,取建德(属今浙江省),以为严州府,奉命守之。及元将杨完者以数万之众突至,文忠沉着应战,先破其陆军,然后浮巨筏而上,完者水军见之亦逃。及克浦江(属今浙江省,在建德之东),文忠禁焚掠,示恩信;有逃入山谷者,招之还,民大悦。及完者死,其部请降,文忠抚之,得三万余人。
十九年(公元1359年),张士诚(起义者)来犯,文忠率兵御之东门,另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十二月,士诚复来犯,又破之,乘胜克分水(今桐庐县)。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
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六月,胡大海与陈友谅部将李明道战于信都(今江西上饶市),大破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汉二,送文忠。文忠礼而释之,使招建昌守将王溥(汉二之兄);溥降。
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二月,金华苗军元帅蒋英、刘震、李福叛,杀胡大海等人。典吏李斌至严州告急,文忠即遣兵讨之。至兰溪,英等惧,掠城中子女西走,降于张士诚。文忠至,镇抚其民。处州(今丽水县)苗军元帅李佑之等,闻蒋英已杀大海,亦作乱,文忠遣兵图之。在此危急之时,张士诚又遣其弟张士信率兵万余围攻诸全(即诸暨),守将谢再兴不能支,告急于文忠。文忠自度兵少,不能应援,闻平章邵荣将至(往平处州之乱),乃与都事史炳谋曰:“兵法先声而后实,今诸全被围日久,寇势益盛,而我军少,非谋不足以制之。今邵平章来讨处州,宜借以张声势,亦制寇一奇也。”乃扬言大将军徐达与邵荣领大军至严州,克日进击,使谍者揭榜于义乌之古朴镇。士信见之果惊,谋夜逃去。再兴知之,即发壮士夜半开门出击之,士信兵惊溃,自相践踏及溺死者甚众。
次年四月,再兴以诸全叛降于张士诚,犯东阳。文忠闻乱,与之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破之。九月,再兴又犯东阳,文忠遣兵屯于五指山(在今诸暨县西南)下,筑城,自将精兵二千往来应援。未几,士诚兵号十六万来犯,顿于城下,城坚不能拔,乃引去。
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二月,张士诚愤于诸全不能克,又集兵二十万,遣其将李伯升攻新城(在今诸暨县),置阵延亘十余里,造庐舍,建仓库;且分兵数万,据城北十里以遏援兵,决心攻拔之。文忠率兵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守将胡德济使人告曰:贼势甚盛,宜少驻以待大军。文忠曰:“兵在谋不在众。”“彼众而骄,我少而锐,以锐遇骄,必克之矣。”及会战,天大雾昏暗,文忠召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乃使元帅徐大兴、汤克明将左军,严德、王德将右军,自领中军当敌冲,三军奋勇博击。及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精骑围之数重。文忠纵骑驰突,所向披靡,格杀甚众。大军乘势攻之,城中兵亦鼓噪而出,敌大溃败,逐北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为之赤,俘将校六百、甲士三千,兵仗粮草,收数日不尽,伯升仅以身免。
次年八月,徐达大举伐张士诚,文忠奉命攻杭州以牵制之。文忠先后克桐庐、新城、富阳,至余杭,守将谢五(再兴弟)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杀之,文忠不许。及至杭州,守将潘元明请降,奉士诚所授诸印,跪伏于道左;以乐女导之,文忠挥之去,重申军纪,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斧,立斩以徇,城中帖然。得兵三万、粮二十万。以功加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氏。继从大军征福建。
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元璋即皇帝位,是为太祖。次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北攻大同,直逼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元顺帝北走应昌(在今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七月,遇春死,文忠代领其军,奉命往从徐达攻庆阳(属今甘肃省)。行至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门槛)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在今山西代县北),至马邑(今朔县),败元游兵,擒其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似在今山阴县西南),元军乘雨雪,夜来劫营。文忠阻水自固,坚壁不动。黎明,敌大至,连失二营。文忠挥军死战,得以不败。及度敌已疲,遂出精兵夹击之,俘斩万余人,穷追至大同府边外。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拜征虏左将军,与徐达分道北伐。文忠为东路军,出居庸关,经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县北),至兴和(在今张北县境),降元守将。继经骆驼山(在今沽源县境),进至察罕诺尔(在今内蒙古多伦县附近),擒其平章竹真。至开平(今多伦县),降其平章上都罕。五月,引兵攻应昌。及距应昌百里,得知元帝已死,其子爱猷识里达腊立,乃督军兼程前进,克之,元嗣君北走,俘其嫡子买的立八剌及诸王、大臣、后妃数百人,获大量珠宝。还军,途经兴州(今河北栾平县),降其兵民三万七千人;至红罗山(在今沽源县南),又降其兵民一万六千余人。十一月七日,凯旋京师,太祖亲劳于龙江(今江苏南京市下关),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进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
元残余势力虽遣致命打击,损失惨重,但未彻底消灭。经过一年之休养生息,又死灰复燃,控制着东自开源(属今辽宁省),西至甘肃北部之地,不断南犯。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与徐达再次分道北征。文忠为东路,经应昌,趋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六月,至口温(在今克什克腾西北),元兵逃去。继进至胪朐河(今蒙古克鲁伦河),收其部落。然后令部将韩政守辎重,自率大军,携二十日粮,急进至土拉河(在今乌兰巴托西,鄂尔浑河支流),元军列骑以待。二十九日,文忠引军逼之,敌稍却;及至鄂尔浑河,敌顽强抗击,文忠马中流矢,急下马,以短兵战,敌始退;追至称海(在和林附近),敌兵复大集,文忠乃勒兵自固,又多设疑兵,纵所获马于野;敌疑有伏,居三日,引兵去,文忠亦还军。此次北伐,徐达战败,文忠军杀伤相当,仅冯胜获胜。
七年(公元1374年)七月,将兵攻大宁(在今河北平泉县北)、高州(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克之。八月,追至丰州(今通辽市),擒元故官十二人,获马驼牛羊甚众。之后,屡出备边。
十二年(公元1379年)正月,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十八番族叛,与征西将军沐英合兵讨平之。筑城东笼山(在洮州东),置洮州卫。文忠以“官军守洮州,饷艰民劳”,主弃之。太祖曰:“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番寇既斥,弃之不守,数年后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不许。文忠还,言西安城中水咸卤不可饮,请凿龙首渠(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北)入城,从之。
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死。时年四十六。谥曰武靖。
文忠器量沉宏,喜怒不形于色,人莫知其深浅。工心机,善计谋,临阵勇猛,遇大敌尤猛。一生征战疆场,屡立战功,开国功臣之中,位居第三。聪明好学,晓经义。所为诗歌,雄骏可观。及家居,宛若儒者。虽为太祖外甥,但无皇亲之恶习。敢直言相谏。初,太祖定应天,以军资不继,决定增民田租,文忠谏之,遂减额。又劝少诛杀,谏征日本,言宦者过盛等等。以是引起太祖不满,曾受责备,而文忠之志不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